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为数学着迷

  轻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论专家李铁安的著作《迷上数学:触动童心的数学文化课》,犹如打开了一幅数学史和数学教育史的长卷。我迫不及待读下去,不断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触动童心。

  何谓数学文化课?作者认为,“数学文化是人类发现、创造数学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数学知识体系和所蕴含的数学思想精神的统一体”,而“数学文化课特指充分彰显数学文化价值、充分发挥数学育人力量的数学课”。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使“教”与“学”、个体与群体、主导与主体等和谐统一,相辅相成。

  在新时代,教师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我以为,要当好数学文化的使者,自己要先爱上数学,并将这份爱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也爱上数学、迷上数学;要有敏锐的嗅觉,挖掘数学文化史料,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课程资源;眼中要有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变化,激励学生主动探究;要充分彰显课程的育人功能,引领学生探究数学的奥妙。

  明确角色定位后,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

  一是设计问题,驱动学生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常常源于问题的驱动,教师要巧妙地将数学史料等资源转化成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驱动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比如《九宫图中的数学奥秘》案例中,学生先探究“格”的特征,再探究“数”的特征,最后探究“数”与“格”的关系。这种问题架构是螺旋而上、环环相扣的,可以驱动学生顺“问题”探究,层层推进。

  二是创设情境,促进游戏化学习。游戏化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进而“培植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兴趣和坚定信心”,这也是数学文化进课堂的目标之一。比如,看到五角星图形,学生在说、画、玩、探的过程中对五角星蕴含的数学奥妙越来越感兴趣;在创意构图活动中,学生用简单的图形就能构造出各种组合图形。这样的学习历程无疑是一场探秘之旅,令学生着迷。

  三是启发思维,提升学生创造力。品读书中数学文化课的案例,我常常惊喜于孩子天真烂漫、天马行空的想象,震撼于学生的归纳发现、逻辑推理。比如在《一圆三线的创意世界》案例中,既有“胡思乱想”“奇思妙想”,又有按照选定标准进行的分类活动;在《从一条微信消息的真伪判断说起》案例中,既有基于数感的头脑风暴,又有对消息真伪的推理论证……学生全情投入到一节节数学文化课中,表现出思维的张力和强大的创造力。

  四是真诚赞美,给予热情鼓励。徜徉在数学文化课中,我总为作者描述的师生关系而感动。当教师发出“这个想法太富有灵性了”“‘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为这个图案赋予了绝妙意义”的赞美,相信学生也会很感动。

  掩卷深思,我的课堂到底缺少什么?数学文化课给予学生怎样的意义?我要给学生有营养的数学,就要精选教学内容;我要给学生空间,给他们释放想象、舒展思维的空间,给他们鼓励与爱,让他们在迷茫、困顿时也能看见光,感受到温暖。

  (作者孔 玥系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春和小学)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