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用心“制”出让学生喜欢“吃”的“营养”作业

  “加油!”“压住它!压住它!”……课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六(1)班教室里热火朝天。学生们用课文《竹节人》中的方法制作人偶,自创“武松打虎”等招式,约上小伙伴在课间玩耍。

  这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是教师布置的作业。“双减”落地以来,文德路小学通过组织校级、学科、年级层面的教研活动,精深研读教材,在作业题目设计、类型选择上下足功夫,力戒机械重复。学校作业总量科学合理、作业形式丰富多样,唤起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除地球以外,宇宙中还有没有生命存在?”在学习课文《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中,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六年级学生单祺煊的心头。根据预习作业单,他在课前收集了关于“移居火星”的资料,梳理出阅读任务。在问题和任务驱动下,单祺煊与同伴们在课上讨论、思辨,逐渐形成问题的答案。课后,她还设计了“答记者问”发言稿,通过情景扮演等形式综合表达,达成教学设计中的能力训练点。

  “作业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应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教学过程。”校长黄丽芳介绍,学校加强对常态课的研究,采用“课题+教研”的研讨形式,将作业融入课堂。学校通过问题和任务驱动课堂教学,精讲精练解决学生学习重难点。

  北京冬奥会大跳台的高度、谷爱凌的旋转角度、跳台滑雪轨迹……在寒假,文德路小学将数学与体育、美术结合,设计出综合性作业,引导学生探究体育中的数学元素,并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思维之美。学校立足高阶思维课题研究,着力研发学科融合作业。多种学科知识互动、生生合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促进了综合发展。

  “我们引导年级布置有学科特色的统一常规作业,同时鼓励老师根据班情布置有班级特色的作业。”副校长欧列娜举例说,英语学科结合北京冬奥会,让学生用“趣配音”介绍奥运项目等,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刘盾 通讯员 胡嘉怡 连燕纯)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