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区域要增强应对教育舆情的能力

  教育无小事,近年来与教育相关的舆情事件已经屡见不鲜。教育部曾在2019年印发《义务教育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要求义务教育重大舆情最迟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这些规定旨在快速处置舆情事件,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教育既关系到民生,也关系到国家战略,教育舆情某种程度上就是民生、民情的折射。除了传统媒体,信息时代的新媒体也遍地开花,许多自媒体为了博流量也在蹭教育的热点。由于其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的特点,任何一个教育事件都有可能在短期内形成热点问题,引发教育舆情。这是对教育舆情处置能力的考验,也对加强教育舆情处置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舆情处置需要具备网络舆情处置的宏观视野和发现网络舆情的敏锐度,也要有涉及教育网络舆情隐患洞察、趋势研判以及正确应对处置的能力。

  区域教育生态与学前教育和基层学校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区域应对教育舆情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当地教育秩序的和谐。笔者认为,区域应对教育舆情工作需要从以下方面来把握——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坚守区域教育舆情正面引导的“主阵地”。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升学、就业等都是关系民生的社会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这就决定了教育问题有很高的社会关注度,某些负面的教育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澄清、应对和妥善处理,短期内便可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当然,对于正面的教育事件,也需要进行及时跟进、权威解读,让大家吃透、拿准,形成正能量的传递。应对教育舆情要聚焦热点事件和共性问题,为化解疑难找思路、想办法,在群策群力、凝聚智慧方面多做工作,深入一线,问计于民。媒体舆论要精准把握教育舆情,秉持问题导向,深度宣传党的教育政策,挖掘鲜活的教育一线素材,让舆论宣传更加接近实际、接上“地气”。

  教育改革面临的难点问题,是教育发展的“硬骨头”,最容易引发一些与之相关的负面舆情事件。通过梳理近年来的教育舆情事件,笔者认为,不同层次的教育面临不同的教育舆情,涉及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一直保持较高的“声量”,社会关注度极高;有些属于教育改革面临的痛点,应对处置难度很大,比如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全国普遍的共识,在每年的“两会”上都是被提及的教育难点话题,目前的“双减”工作已经成为事关教育发展全局的“硬任务”。近年来的教育舆情显示,家校矛盾呈上升趋势,主要围绕家校责任边界问题展开,但也存在因家校教育理念不同而产生的分歧。针对这方面的教育舆情,要立足于“事前防范胜于事后解决”,推动家庭教育补位而不缺位、到位而不越位,让学校教育行为更加科学规范,家校教育相向而行,凝心聚力并形成合力。有些教育难点问题一旦解决好,本身有利于改善一些业已存在的负面形象,形成区域教育良好的舆情氛围。比如,教育评价问题,如何在区域教育层面有更好的衔接,如何形成“一校一案”并得到有力的贯彻执行,这些难点问题的探索解决,都有利于形成正面的教育舆情。

  全方位提升区域应对各种教育舆情的能力,把解决常规教育问题作为应对教育舆情的有力抓手。除了突发性情况,许多教育舆情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防范教育事件演变成负面教育舆情要注重日常教育事件的正确处置。为了让日常教育不落俗套、精准有效,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促使更多教育者在研究问题中提高业务水平,对常规教育方面的问题也应予以关注。通过探讨常规教育,用新办法解决老问题,让新问题找到新思路,突出教育研究在解决教育问题中的重要性,帮助教育工作者开拓眼界。此外,区域教育舆情的应对,也需要一批教育界人士热情参与评论,正面引导,为激发教育正能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还需要区域教育部门、学校和幼儿园等大力支持,提供丰富的教育舆情资讯,与当地教育智库形成联动机制,这样才有利于把应对教育舆情的智库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作者雒会龙系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龙园中学)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