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充分发挥消费观教育的育人功能

  充分发挥消费观教育的育人功能

  当前网络支付方式因方便快捷,悄然改变着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据媒体调研报道,网络支付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呈现超前消费、冲动消费等趋势。消费行为虽然是大学生的个人自由,如若任由不良消费习惯滋长,不仅对大学生成长不易,还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作为教育者,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不良消费习惯的表现,一是不少大学生“舍得”花钱,为了满足自身购买欲望、实现追逐社会潮流的购买行为,他们会“倾其所有”,购买多样、奢侈的物品;二是有些大学生“能省则省”,他们十分重视一些网络购物平台的折扣、优惠方式而忽视产品质量。这种十分矛盾的消费现象,在不少高校里并不少见。

  大学生多不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他们会选择购买让自身看起来不错、符合社会消费潮流的商品,或盲目跟风,盲目购买并非必要的产品。新时代大学生在消费观念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盲目追求物质消费、缺乏自我认知与判断的消费能力、超前消费与消费攀比行为等。对此,对大学生的相关教育不能忽视,高校应进一步延伸、完善我国高等院校育人体系的建设,从德智体美劳结合的层面实现在校大学生理性消费,专注于学业,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节约最光荣”“勤俭持家”一直是我国的优秀传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会助力个人走上成功、幸福之路。科学的消费理念对大学生自身塑造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好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其实,当今大学生毕业后,有一部分人成为“超前消费族”“月光族”,这大多与没有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性的消费观有所关联。消费观层面的教育有其自身的育人功能,不应被家庭、学校和社会所忽视。重视消费认知的观念、意识,提升综合素养,提倡正确的消费观,年轻人才不会在初入社会时迷失自我,丧失基础的消费判断力。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支付手段的革新,无形中改变了当代社会的商业环境,也改变了大学生的消费认知与消费习惯。但通过分期付款、刷信用卡等方式提前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求,乃至超越自身承受能力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让不少大学生慢慢陷入经济上的恶性循环,与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勤俭节约等渐行渐远。个别大学生面对经济困境时求助于“校园贷”等方式,更是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会为自己的错误选择埋单。

  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大学阶段安心生活,顺利完成学业,高校可以通过组织主题讲座、榜样分享、专题论坛等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引导,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及时加以帮助解决。家庭层面也要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约习惯,补上勤俭教育的“短板”,多了解孩子的经济与学业状况。这方面做好了,孩子可在日后更好地发展自我,适应社会。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的教育可以赋予人生以价值,将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作者系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教师 颜煌)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