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学会大胆与无效社交告别

  新闻回放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受访者觉得朋友圈中“无效社交”多。设置消息免打扰和朋友圈可见天数是受访者为朋友圈“减负”的主要做法。建立高质量的社交关系,68.3%的受访者建议为闲暇时的社交设定边界感,勇于拒绝某些社交场合,53.6%的受访者建议区分工作和生活的社交账户,为不同社交划分界限。

  主持人语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高效而深度的社会交往以及由此催生的分工与合作,是人的第二天性。然而,技术进步的历史始终与对抗技术异化的进程相伴而生。人们发明了朋友圈,陡然发现,它越来越变成一种表演性的社交秀场。回归常识,回望初心,也许比测度社交的有效与否更为重要。

  青年说

  学会大胆与无效社交告别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年轻人通过线上社交来建立和维系社会关系的手段越来越丰富、方式越来越便捷、成本越来越低廉,形容人与人社会关系亲疏的词语也从“点头之交”演变成为“点赞之交”。但随之而来的是社交活动的泛化,朋友圈中活跃着大量不知姓名的“朋友”,闲暇时间被投票、助力、砍价等莫须有的要求占据,年轻人日渐意识到高质量、高效率的社交已然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奢侈品。

  要将自己从无效社交的牢笼中挣脱出来,就必须学会拒绝、把握分寸、划定边界。学会拒绝就是要把好朋友圈的“入门关”。朋友圈过载是造成无效社交的首要原因,年轻人要明确自己的价值目标,理性看待社交需求,谨慎扩大社交范围,当与个人价值取向不相符的人申请“入圈”时,要在保持友好和尊重的基础上,敢于说“不”。

  把握分寸就是要营造朋友圈健康的氛围。年轻人既要在社交中做到知礼仪、懂礼貌,时刻展现良好个人修养,又要养成持节自重的社交风度。具体而言,在表达个人情感时,不吹嘘夸大,不妄自菲薄,将真诚与真实作为社交的根基;在与不同身份的人相处时,不谄媚、不高傲,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朋友圈里的每一个人,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交氛围。

  划定边界就是要提高朋友圈的区分度。年轻人可以依据个人兴趣爱好、成长背景、职业规划建立新的社交圈层,从而将学习、工作和生活区分开来,寻找一个无惧陌生、肆意畅谈、获取情感认同的朋辈群体。当然,还应该防范社交边界演化成社交壁垒,避免将处于不同圈层中的年轻人完全隔绝。应当持有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交心态,善于接纳不同的价值观念,共同营造一个真诚、包容、和谐、互助的社交氛围。(吕小宁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博士生)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