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课标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学行为

  ■落实新课标大家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对语文教师从理念更新到备课行为选择上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面对一系列新理念、新概念、新标准,教师难免感到困惑。如何在备课中把新课标和统编语文教材结合起来,进而把新课标的理念转化成教学行为?笔者结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进行资源重组,敢于取舍

  语文教材都是以单元为单位,或者围绕同一个主题,或者选取同一种体裁进行文本组合,每个单元都有独特的阅读方式和方法指导。当然,教材只是一个载体,地域不同,不见得所有课文适合所有的学生阅读,也不见得每篇都可以作为范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进行合理整合,引领学生在更多相关联的文本中进行阅读,完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统编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是按照文章体裁编排的单元,在教学时我对原来的单元顺序做了调整,将两个议论文单元和两个小说单元分别进行合并学习。针对一篇文章的教学内容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后,就围绕这一类课文的文体特点与读写要素,尝试将同一种文体的几篇课文的教学顺序重新排列。同一体裁的两个单元连在一起学习,这两个单元课文既有这一体裁的共性,又有类别上的区分,教学思路是将这一体裁的文章进行有机整合,沿着一个明确且既定的教学目标前进。

  整合教材资源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尝试,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精心设计活动,以点带面

  无论是已经教过很多遍的经典篇章,还是刚入选教材的新课文,我都会以“第一次读”的心态去仔细研读文本,从而获得新鲜的感受,这是备课的基础。自己有了研读感受和心得后,再参考相关资料,并设想学生可能的兴趣点或难点在哪里,把几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教案设计。

  比如教学第五单元议论文,我设计了一次讨论活动,讨论的主题是“自信质疑创造”。

  讨论的情境这样设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怎样发展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提升民族的创造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鲁迅、顾颉刚、陶行知、罗迦·费·因格以严谨的态度、翔实的材料、严密的逻辑,科学论证了相关思想。仔细研读他们的文章,不但有助于我们锤炼思想,提高思辨能力,也有助于我们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倡导敢于怀疑的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激发每个人的创造潜能。

  活动围绕四个话题展开。话题一:你有自信吗?话题二:探寻质疑的价值。话题三:创造来自哪儿?话题四:自信、质疑与创造的关系。

  这些问题切合学生的思想水平,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他们有话可说。学生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思想行为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的语文课才是有个性、有温度、有创造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联结课堂内外,拓展运用

  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中,整本书阅读作为第三层面的学习任务群之一,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按照新课标的阐述,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结束了两个单元的小说学习后,我布置了鲁迅小说的整本书阅读,并且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了一次“小说故事会”活动,活动分四步:

  第一步,每人先各自梳理读过的小说篇目,然后指定几个学生汇总,整理出一份小说篇目表。第二步,将篇目分配到各小组,组内再分工,用卡片的形式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姓名、出处、外貌、衣着、典型语言、典型动作、相关事件等,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点评。第三步,以制作好的卡片为基础,发挥创意,不限形式,在班上开展“小说大家猜”活动。第四步,指定几个学生组成编委会,把大家的成果编写成一部小说人物小词典。

  这次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他们对鲁迅的作品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甚至鲁迅的语言风格不自觉地渗透到学生的作文中。身为语文教师,应努力达到教学的两重境界:一是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里,二是把语言带入学生的生命里。

  (作者张娟丽系山东省单县胜利路实验学校)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