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学院 以思维培养为导向 探索“设计与制作”教学

  四川师范大学以师范生培养为办学特色,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美术学专业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美术学专业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设计与制作”课程是美术学专业师范生学科素养养成的专业核心必修课,是操作性、综合性很强的“理论+实践”课程,对学生审美修养、实践技能、研究能力、探究精神和教书育人等综合能力的养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以“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以学生成长型思维培养过程为核心,运用阶梯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层次与能力上获得“双提升”。课程采用引导、推动、助力、鼓励的多元教学手法,助力学生开阔视野、掌握分析与反思的法则,让学生具备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形成有效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为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

  培养理念

  课程突破以往思维培养教学的“单循环”模式,在思维培养上构建开放性思维意识,遵循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思维紧随学习内容进阶过程不断升级蜕变,形成自我提升的思维形态。搭建“基础理论—专业实践—跨专业融合—行业实践”的阶梯化教学模块,循序渐进教学的同时逐步扩大基础知识的运用范围,引导学生掌握灵活运用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微妙关系,明晰学习目标,实现技能进步。

  课程中运用SPOC模式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系统性、全面性。开阔学生视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扩充专业知识、认知专业技能、呈现行业视野。课堂数字化信息技术辅助让实践互动环节趣味横生。

  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以教师引导为主,通过讲解、示范、对比、互动讨论、小组竞赛等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运用线上知识补充线下实践的方式,通过基础实践、作业演绎、专业导师点评等方式掌握专业运用,提升学生的专业表达能力。以赛促学、行业实践是提升对应行业实践能力的较好方式。专业导师、行业导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比赛,行业导师指导学生分享实践项目与参与设计实践,培养行业实践能力。以赛促学,将通识课程理论融入实际运用,引导学生体验行业标准。运用课程特色保护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学改革中,“两个意识”的提升是教学的关键,一是成长意识,二是专业理解的意识。“两个意识”代表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主动成长能力。而学习认知过程中,所见所闻即广阔的视野认知是意识培养的摇篮。实践是意识具象化的表达,是意识的结束,也是新的开始,实践推动意识不断进化。课程以多案例分析引导推动学生打开思路。以基础实践成果为基础,与学生一起演绎作品表达内容、探讨问题、辩论问题、总结问题。深入专业,跨专业、行业交流,扩展学生思路,掌握学科应用领域与前景,拓展学习视野。在作品实践互评中激发学生竞争创新思路,在导师点评中扩充知识结构,且具备自我分析能力。这个时候导师的角色更像“主持人”,仅把握参与者在过程中的规则与原则,为参与者提供所需资料,让参与者自由发挥。

  课程建设

  本课程通过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支持学生兴趣导向的个性化学习,利用跨学科思维联想,与比赛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转化能力,并且通过项目式学习提升学生的研究素养,最后让学生获得成长型思维。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案例讲解、课堂中寓教于乐的游戏、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学生互评、作业个别辅导、作业集中讲评(包括优秀作业评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正方法的分析)等方法相互结合进行教学。

  特别是雨课堂在线问答平台,用于掌握每次课程后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找到不足,及时补充,也可以用于记录平时成绩。课堂中提问,开启弹幕功能让学生回答,收到了非常好的反馈。在同一门课程中,连续几周线上批改主观题也能及时发现学生是否逐渐掌握所授知识。在课堂中欣赏大师作品、推送教学资源时,教师及时点评,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而课后的实践练习、作业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不仅能看到他人的学习态度,也能学习他人创作作品的思维过程。

  课程在建设初期就完成课前准备、课程实施大纲(教材的初级阶段)、课中任务的布置、慕课资源的选择等,让学生在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主动钻研、吸取优质资源、赏析经典、查错知错改错、相互借鉴学习、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以及艺术作品的展示与实践运用的能力。

  (顾佳)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