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网络思政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在互联网高度渗透、上网触手可及的当下,未成年人是地地道道的‘数字原住民’,网络甚至已成为其日常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水和空气’。”近日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样写道。如果说过去我们只是将网络作为未成年人思政教育的一种工具、一种载体、一种方式的话,那么今天网络已经融入未成年人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成为落实“三全育人”的新领域新阵地新抓手。新时代新征程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必须高质量推进未成年人网络思政教育。

  高质量推进未成年人网络思政教育,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把传统思政教育的优势与互联网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守正是创新的前提。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发挥好传统思政中党团队育人优势和深入细致的谈心谈话等优良传统。创新是守正的关键。《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接近全覆盖,远高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这为开展未成年人网络思政提供了有利条件。要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支持,赋能未成年人思政教育,将时代“大主题”转化为未成年学生关心关注的“小话题”,推进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多出精品,形成网上网下思政教育高度融合的态势,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比如,荣获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教师郭晓芳,用一块屏幕打开网络思政教育新天地,课堂设在演播室,教案是声光电打造的“3D大片”,形成了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我是接班人”网络思政品牌。

  高质量推进未成年人网络思政教育,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用好“未成年人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现实世界的延展,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的新环境。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保护的理念、网络环境管理、相关企业责任、网络信息管理、个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在加快制定。“未成年人模式”对减少未成年人网络依赖发挥了积极作用,八成以上未成年人和家长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设置过的不到五成,实际运用中还有改进升级的空间。要用好“未成年人模式”,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防止沉迷网络,有效制止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网络快速发展乃至元宇宙的到来,使得包括未成年人保护在内的诸多领域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要进一步落实和细化“未成年人模式”,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网络保护。

  高质量推进未成年人网络思政教育,必须坚持思想引领,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如果说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安全底线的话,那么坚持思想引领则是主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网络上海量信息的良莠不齐,未成年人信息鉴别能力有限,平台内容质量会对其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影响。《报告》显示,近四成未成年人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占比最高的是炫耀个人财富或家庭背景等消极负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未成年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可能产生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要主动出击,唱响主旋律,大力增加融思想性和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于一体的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占领网络新阵地,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

  高质量推进未成年人网络思政教育,必须创新思政的理念、内容和形式,形成网络思政新格局。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是单向性的,教育者往往根据自身的条件、爱好来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方法,较少考虑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思想水平、接受能力等。在网络环境下,教育者应自觉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提高网络素养和运用网络的能力,适应网络互动传播的特点,探索新的思政教育方式。不仅要注重信息传播,而且要重视信息反馈,更多从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尊重他们的个性,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针对短视频和视频平台成为未成年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要适应这个方面的新变化,将其打造成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高质量推进未成年人网络思政教育,必须坚持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合作,形成思政育人合力。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显示,家庭对未成年人上网影响重大。对未成年人来说,家庭是他们上网的主要场所,家长对未成年人上网的引导和管理,以及家长自身的上网行为,都会影响未成年人。家长要落实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要求,筑牢第一道防线,增加亲情教育,全方位掌握孩子上网的情况,作出准确判断并加以正确引导。学校要发挥好主阵地作用,着力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增强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要各负其责,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网络成长环境,形成网络思政育人合力。

  (作者石国亮系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