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筹划研学实践活动正当时

  日前,福建省教育系统重点工作推进会举行。会上要求“因地制宜、分类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特别强调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好研学教育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意义。基于一线的教育管理经验,笔者认为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双减”工作强力推进的大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有必要更加重视并做好研学工作。

  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就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各地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共8个学分。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至关重要。虽然各地已陆续出台了推动研学旅行教育的相关措施,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学生研学旅行带来了直接冲击。加上“双减”后社会培训机构面临转型和重组,有效对接尚待时日,以及研学课程方案实施时间短、缺乏可供借鉴的系统性试点经验等原因,加快落实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相关工作有必要放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重新审视。

  中华文化一直重视知行合一,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育要从书本走进生活,学生要从书斋走向社会,这是教育和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决定的。多年来,各级各类学校自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研学旅行、远足拉练、社会调查、校内外志愿服务、军事训练、职业体验、学工学农、科技创新、研究性学习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体系,但一些地方依然存在重视不够,课程落实不到位、不平衡的问题。同时,相关部门间未达成高度共识,组织保障工作还有差距,诸多方面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方案。

  开展好研学实践教育事关育人方式的转变。教育主管部门要牵头落实,重点解决好课程资源、组织工作和经费保障。课程资源是根本。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学生研学旅行教育资源丰富,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研学不是旅游,需要按课程要素对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为教育所用,要在省、市级层面建立资源共享渠道,如此才能保证课程资源质量。譬如,就福建而言,正值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围绕这个主题就大有文章可做。此外,以古田会议旧址为代表的闽西红色教育资源,以武夷山为代表的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以厦门大学为代表的高校科学教育资源等,均可培育成覆盖全省的精品研学课程。

  研学的组织工作是保证质量的关键。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培育、遴选一批专门的研学机构和高素质的导师,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同时,调动学校组织学生研学的积极性,赋予学校足够的自主权。协调相关部门和社会资源做好保障工作,特别是要解决好研学实践教育的经费保障问题,在透明、公平的前提下建立实事求是的经费分摊机制,不能过于理想化。

  暑假在即,毕业生、在校生的假期生活需要统筹安排,此时正是筹划中小学生研学的最佳时期。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当主动落实课程方案和相关文件精神,完善实施路径,切实做到落地见效。

  (作者姚跃林系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