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孔子与弟子的深情——圣人之情如三春晖

  孔子关爱弟子,师生情浓,有时还幽默风趣。孔子与门人相处,真诚,理性,谐趣,其行为也是对弟子们润物无声的诱教。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第十七》17.4)

  孔子带着一帮弟子来子游做长官的武城考察,子游出城迎接。来到城边,就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音乐悠扬,歌声阵阵。孔子耳听弦歌之声,嘴角一咧,眉毛微垂,神秘一笑,说:“杀鸡用得着牛刀吗?”意思是你在这小小地方,却大动干戈,岂非小题大做?弦歌之声,是子游在进行礼乐活动、文化教育。弟子子游得到他的真传而实践以德治国的观念,重视礼乐教化,孔子听着满城的弦歌之声,其实暗自高兴,心情特别好。“割鸡焉用牛刀?”他这样反问是故意地正话反说。孔子这样饶有风趣的话,是和弟子们开玩笑,也是为了引出子游的话,听他的反应。弟子们听了老师这样有趣味的话,都盯着子游笑了。子游对曰:“过去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仁义礼乐的道理,就能爱护人;小人学习仁义礼乐的道理,就便于管理,遵纪守法。’”子游真聪明,用老师的话回答老师的问题。于是,孔子激动地对身边的弟子说:“子游说得对呀,我刚才那句话是跟他开玩笑的啊!”这样有情趣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师生之间心有灵犀,诙谐幽默,其乐融融。

  颜回是孔门最优秀的弟子,孔颜师生感情深厚。“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第六》6.3、7、11)孔子赞美颜回的“好学”,不仅仅指学习文化知识,更指为人处世修心养性的功夫。这对我们当下的教育仍然富有启示:学习不仅要学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学做人做事,立德方可树人。“贤哉!回也。”“贤哉!回也。”前后反复说,这是孔子对颜回人品情真意切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孔子还对颜回的勤奋好学、矢志不移赞美——“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子罕第九》9.20、21)既是表扬颜回又是激励弟子们以身边人为榜样,自强不息、锲而不舍,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追求进步,做更好的自己。

  颜回去世了,孔子“哭之恸”,且近乎哀号:“天丧予,天丧予!”这样的师生情深,古今罕见!颜回和孔子心灵相通——面对纷扰的世界,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面对忧愁,师徒俩同样“乐以忘忧”“不改其乐”,这就是后世学人欣赏、向往的“孔颜之乐”。

  孔子对所有的弟子都充满真情,关心、呵护学生应该是为师之道的基础。在孔子心里,颜回就是他的儿子。孔颜情深,胜过父子之情;对其他弟子,孔子的关爱亦如父子。“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论语·公冶长第五》5.1)弟子公冶长被关在监狱中,孔子认为他没有过错。公冶长坐牢过后,孔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成为自己的女婿,情如父子,既表现对公冶长人品的肯定,又体现对弟子的关爱。“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冶长第五》5.2)孔子愿意把侄女嫁给弟子南容,说明他很喜欢这个学生。孔子评价南容,国家有道时,他不被废弃,能出来做事,可以养活家小;国家无道时,他能保护自己,可以免于刑戮,保身而退。在基本人品的大前提下,孔子对人的宽容之心是广阔的,而不是以固执的条件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人的情怀和心态。他既肯定公冶长不畏权势而坐牢的“直”,也肯定南容知进退明哲保身的“曲”。

  作为万世师表,孔子学问渊博,品德高尚,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爱生如子。这样的师者,一定得到弟子们的尊重和敬仰,将永远活在弟子们的心中。孔门师生情浓,留在弟子们心中的是怎样的孔子呢?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第九》9.11)孔子在世时,颜回对孔子的赞美,既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崇高敬仰,又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智慧。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论语·子张第十九》19.23)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第十九》19.24)

  孔子去世后,也有人攻击、诋毁他,还有人欲逢迎子贡,挑拨他和孔子的师生关系。“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子贡坚定地维护老师尊严,推崇孔子犹如日月居天,是天下人无法逾越的圣贤,体现了子贡对恩师的爱戴和心悦诚服。孔门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弟子们学有所成、成就辉煌,体现了孔子的教育功力和智慧;弟子们众星拱月,敬爱老师,弘扬夫子的思想,体现了孔门的师生情浓、师恩难忘。孔子留在弟子们心中的伟大形象,正像司马迁盛赞孔子所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注:本文《论语》章节引自《论语:中华经典诵读》/张燕婴译注/中华书局

  (作者何伟俊系江苏省兴化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