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以梦启心 筑梦前行

  何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创建于1951年的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二附小”)在办学进程中形成了以“梦”为主旨的办学理念,以“启梦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秉承“追寻梦想、为梦践行”的学校精神,确立了“培育懿德品质、根植灵动智慧、铸就阳光身心、书写文化人生”的办学宗旨,坚持“梦启心、慧砺行”的校训、“学起于正、梦圆于行”的校风、“演绎海丝文化、彩绘童梦之花”的环境文化主题以及“海丝·童梦”为主题的办学特色,开启梦的大门,播撒梦的种子,绽放梦的花朵,结满梦的硕果,全力打造泉州市优质学校,帮助莘莘学子以梦启心,筑梦前行——

  推进“1369”

  打造“启梦教育”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着眼于全面发展、长远发展。

  为加快落实核心素养,二附小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加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的培养,注重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的发展,培养和发展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育人模式变革、评价机制创新等路径,创办品质学校。

  学校以“启梦教育”为办学核心理念,构建“启梦教育”环境、课程、活动体系,坚持和完善各项制度,推进实施启梦教育“1369”计划——“1”即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中心,“3”是指启动学校建设工程、教师发展工程、学生成长工程,“6”是指打造语文、数学、科技、艺术、体育、心理学六大团队,“9”是指落实启梦课程、启梦讲堂、启梦沙龙、启梦舞台、启梦懿德园、启梦红领巾、启梦研学坊、启梦百家堂、启梦心理学堂等九项举措。同时,学校践行UGS(U是大学,G是政府,S是小学)联合办学模式,协同创建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家校合作示范校、教改示范校、教育实践基地示范校等,携手塑造校本课程特色校、体育教育特色校、STEAM教育特色校、融合教育特色校等。

  以文化人不仅需要实实在在的有效文化载体来落实,而且需要无形的、适宜的文化环境来落实。学校分设新旧两个校区,老校区以“海丝”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新校区以“童梦”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学校以培养“懿德品质”为工作目标,着力建设美丽校园、温馨校园、文明校园、文化校园、活力校园、创新校园、智慧校园、平安校园“八个校园”,以此推进品位学校建设。

  在此基础上,学校突出“童梦”特色,以“记忆和培养”为工作思路,开设“启梦足球”“启梦篮球”“启梦太极拳”“启梦八段锦”“启梦文学”“启梦书法”“启梦演讲”“启梦合唱”“启梦棋社”“启梦科创”等十大项目,通过优秀的校园文化熏陶师生的心灵,引领全校师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教与学,潜移默化地彰显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3年来,学校师生在国家、省市区级各项赛事活动中获得120余项荣誉,其中,《两小儿辩日故事新编》和《海丝缘蚵壳厝》在第十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上获得一等奖,实现了零的突破。科创、八段锦、朗诵、戏剧等学校传统项目参加福建省青少年儿童科艺机器人创意锦标赛科艺制作、福建省青少年健身气功锦标赛、福建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福建省中小学生(少儿)戏剧展演均获佳绩。课本剧《半夜鸡叫》《秉笔直书》获省级一等、三等奖,《菊儿》获省级二等奖。以“海丝·童梦”为特色的足球、课本剧、闽南童谣、合唱等项目也在泉州市各项大赛中折桂摘冠。

  深植文化积淀

  处处书香洋溢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东亚文化之都,闽南文化历史悠久,辉煌灿烂。在泉州市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下,二附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确定了“学习传承、挖掘保护、传播弘扬、创新发展”的传承目标,提出了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在校园”的传承方式,让学生从小就得到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哺育。

  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5项,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多达36项。为推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二附小深入落实“海丝·童梦”特色,从多个方面入手,学习、传承、保护、传播和弘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让闽南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学生心中。

  在环境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建设有海丝文化墙、海丝文化馆、海丝小剧社、海丝文化广场、海丝班级名人牌、海丝楼道宣传等,让学生在环境文化中受到熏陶。

  在课程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开发了《海丝泉州》校本课程六册,分别融入到六个年级的课程教学中。一年级第一册《方言俗语》,介绍闽南的方言俗语、谚语童谣;二年级第二册《民俗民风》,介绍闽南的民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三年级第三册《名胜古迹》,介绍闽南的名胜古迹和海丝遗迹;四年级第四册《名人历事》,介绍闽南的名人历事和事迹精神;五年级第五册《曲艺文化》,介绍闽南的戏曲、音乐和民间舞蹈;六年级第六册《改革发展》,介绍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成就。此外,还有《泉州传统戏曲》等,介绍高甲戏、梨园戏、提线木偶戏、布袋戏和打城戏,让学生在多彩的课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教育。

  在活动文化建设方面,学校打造“六个社团”,进行“六个品牌活动”学习。一是闽南童谣社,诵闽南童谣,以学习传承闽南方言俗语、谚语童谣为主。二是闽南讲古社,讲闽南故事,讲闽南名人历事、闽南古街巷历史故事传说,传导名人精神品质。三是闽南南音社,唱闽南南音,学习传承南音艺术。四是闽南艺舞社,绎闽南舞蹈,学习闽南民间舞蹈。五是闽南小剧社,演闽南小剧,学习梨园戏、高甲戏和木偶戏以及以戏曲为元素的课本剧。六是闽南研学社,做闽南研学,主要是到闽南地区实地参观,让学生在活动文化中得到体验。

  与此同时,学校与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合作,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中心泉州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工作站,着力从闽南文化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引领和指导;与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合作,建设南音传承基地;与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泉州市丰泽区艺华梨园戏传习所合作,建设高甲戏和梨园戏传承基地。通过经常开展泉州高甲戏进校园、打城戏进校园、提线木偶戏进校园、泉州南音进校园等极具“海丝”特色的文化活动,让闽南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生根发芽。

  在推进闽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进程中,学校先后被授予泉州市丰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梨园戏)(高甲戏)传承基地、泉州市闽南文化传承基地学校、泉州市歌唱基地校等称号。“闽南优秀传统文化‘533’传承模式15年探索与实践”荣获2020年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梨园戏《高文举·玉真行》《陈三五娘·赏花》获省二等奖。高甲戏《连升三级》片段获省、市一等奖,并参加2020年泉州春晚,获得选送参加全国小梅花奖评选资格。

  打造魅力讲堂

  提升研学品质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附小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为更好地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加快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二附小高度重视课题研究,积极申报各级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课堂实效性。学校教师在6个专家团队的引领下,不仅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工作,而且积极撰写论文,在各大刊物发表并出版专著。近3年来,学校教师共发表CN级文章200多篇。其中,《传统戏曲进校园的思考与实践——以泉州传统戏曲为例》在《中小学校长》上发表,《谈中小学生主题班队课规范化建设》在《中国德育》上发表,《以戏剧拨亮美育那盏灯》在《福建教育》上发表。

  为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夯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学校启动了“教师发展工程”,每年秋季定期举办教学年会,评选教学新秀;每年春季定期举行科研年会,评选科研新秀。以此提高中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自2019年春季开始,学校推行了“1369”计划,狠抓落实三项工程,举办“同成长·共发展”校际共建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学校在江苏、新疆、福建等地的共建校包括江苏无锡市通德桥实验小学、新疆昌吉市第十二小学、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南安市霞美中心小学、泉州市昇文小学、泉州市仙塘小学、晋江市池店镇唐厝小学,并分别举办了共建签约仪式,共同开展30多场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校际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双方办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学生素养发展,实现共同成长、协同发展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学校开设了“启梦讲堂”,举办了8场大型教科研活动,邀请全国专家、名师来校讲学、研课,通过此类教研活动,为教师发展搭建更高更广的锻炼平台。通过这些大量、高水平的教科研活动,聆听专家、名师对教育的思考,学校逐渐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教师们从“被逼着学”到“习惯了学”,再到“自觉主动去学”,养成了爱学、乐学、好学、善思的好习惯,不仅促进了小学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而且带动了教科研水平的快速提高,形成了共赢共进的新格局。

  (洪丽菊 郭承金)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