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 落实“双减”政策 坚守教育初心

  2022年新学期开学已有数月,在无锡高新区(新吴区)中小学的校园里,一场场寒假作业作品展充满特色——春阳实验学校的“蔬菜大礼包”、新洲小学的“五虎迎新春”、高浪小学的“虎虎生威”作业单、春星小学的“五福伴寒假”、后宅中心小学的“精彩冬奥我助力”……一项项“冒着热气”、充满童趣的寒假作业,既减少了作业量,切实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也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提倡主动探究型的寒假生活中收获实实在在的成长,引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实现减负不减质、增效也增趣。

  新吴区倡导的全新作业管理模式,让人看到了落实“双减”政策后释放出的教育活力。而对于“双减”政策的思考和实践,对于新吴区教育部门而言并不只限于作业改革。区教育部门领导认为,“双减”的真正目的在于推动教育回归本源、促进全面发展、为国培育人才,推动教育高质量转型发展是题中深义。新吴区在落实“双减”政策中,更注重系统谋划、长远推进,目标一步到位——就是要以聚焦教育本源、打造出教育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格局、新面貌。区教育部门在优化资源布局、强化教育内涵、完善保障机制、优化教育生态等方面创新发力、攻坚突破,让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的放矢、落地见效,全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回应民生关切

  优化资源布局

  实现“有学上”“上好学”“好上学”

  教育高质量发展如鲸向海、大势所趋,而教育公平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经济快速发展,高层次人才迅速聚集,带来的教育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解决群众关切的“入园难”“上学难”问题,新吴区一手抓资源扩容,一手抓资源优化布局。仅“十三五”期间,新吴区累计投入35.6亿元,推动完成学校建设项目24个,其中新建中学3所、小学5所、幼儿园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改扩建中小学6所,累计增加学位两万余个,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学难”的问题;“十四五”以来,新吴区加速推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按照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坚持办一所成一所,精品定位、文化构建、优质打造,实现区域学校数量、硬件双提升,2021年全年资源布局总投资10多亿元,全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0所、幼儿园12所,完成总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总班级规模160余班,新增学位6200余个……一串串数据令人欣喜,也让教育公平的资源保障越发健全有力。除了区域学校数量、硬件双提升,新吴区还结合各个学段的实际情况分类施策,想方设法满足辖区内生源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吴区大力优化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截至2020年底,资源配置率达1.03所/万人,小区配套园治理率和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均达到全部,普惠园就读幼儿比例为97.23%,省、市优质幼儿园占比不断提高,省优质园43所,市优质园11所,在省市优质园就读幼儿比例为97.36%。整体形成公办幼儿园为主、提供普惠服务的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为辅、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体制。2021年新吴区成功申报成为江苏省幼小衔接实验区,完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省级督导评估。2022年1月11日,新吴区教育部门成立全市首个学前教育发展中心,探索“引进+专职+兼职+片区管理”的创新教研模式,引进名园长,提高师资水平,加快补齐学前教育短板,推动学前教育向高、向深、向实、向好发展。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新吴区围绕“促进公平”“提升质量”,全面提升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平稳推进大校额、超班额消除工作。整改提升学校教育及辅助用房、体育运动场馆、音乐美术专用教室、网络多媒体教室和教学仪器设备等指标达标水平,实现“校校达标”“班班达标”“项项达标”。坚持阳光招生均衡分班,保障公平成长环境,完善随迁子女就读政策,加强控辍保学,2021年全区在校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入学。

  特殊教育,提质扩面。新吴区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坚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在特校就读、中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学生送教上门的“三元安置模式”,确保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15年免费教育。发展特需儿童学前教育,探索特需少年职业教育,推动特殊教育向两端延伸。夯实省特教发展工程项目——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截至2021年底,已建成市级融合教育资源中心38个,区级融合教育资源中心9个,市级融合教育示范校5所,区级融合教育示范校1所,不断提升区域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服务质量,提高区域特殊教育发展水平。

  优质教育,共享共进。新吴区于2018年成立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加大外引力度,盘活、整合区内外资源,引进金桥、大桥、上海世外、锡师等优质教育“八大系列品牌”,打造形成“六大核心圈”,建成区少年宫、波士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金桥外国语学校、幸福外国语小学,深入推进与江南大学、三高中、上海世外教育集团、锡师附小、连元街小学等区外学校合作办学,积极探索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充分利用区内国际教育资源,加强区内公办学校与国际学校的文化交流。

  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一座座现代化的校园拔地而起,一间间高标准的教室为学生提供一应俱全的学习空间,一块块绿茵焕发学生奔跑的热情,一座座大型多功能报告厅、篮球馆、图书馆等让人直呼“高大上”,还有优质教师人才的引进培育。这些资源的投入配置,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变,“小区周边有了配套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再也不用为入园、择校问题发愁了”“新校园又‘近’又‘精’,即使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教育”……新吴区也因此成为江苏省首批参加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申报的区县,顺利通过省级督导评估并上报国家教育部门。

  坚持以人为本

  深化教育内涵

  实现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提升

  在解决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教育如何提高内涵品质是更高层次的问题。教育内涵的核心是人的培养和发展,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吴区做出这样的行动——围绕以人为本,聚焦内涵发展,以“五育并举”和集群化办学培养优秀学生、培育优秀教师、培植优秀学校。

  启智增慧,将品格建设作为学生成长重中之重。“人生第一粒扣子”怎么扣?新吴区提出“品格提升、德育先行”的行动路线,并精心打造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组织各校积极开展“一校一品”特色建设,区内6所学校获评省市级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8所学校被评为市级德育先进学校,德育“至德”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新吴区教育部门携手相关部门,启动“向阳而生,因爱成长”护航行动,聚焦心理健康教育,寻求广泛社会支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全方位展示出新吴区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崭新思路。全力打造新吴“行走的课堂”研学品牌,利用新吴区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资源,挂牌成立31个研学基地,推进课程教学实践化、社会实践多样化,力求为民便民利民惠民。

  以劳育人,将奋斗精神深耕厚植于心。探索学校“劳动习惯+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的劳动教育模式,推动劳动教育逐步由分散式的课程或实践活动向劳动教育体系转型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在广受学生欢迎的“行走的课堂”劳动研学基地里,各所学校尽情释放孩子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后宅中心小学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和植物研究所,开设了田间课程;坊前实验小学注重队员生态素养培育,以校园“一米微农场”为载体,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梅村实验小学结合STEM项目学习,创设了“儿童劳作实习场”,构建了劳动教育课程群,让奋斗精神成为学生日常修炼的品格。

  强心健体,将身心健康列入刚性要求。新吴区推行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5小时锻炼实效性,探索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推动“体艺211项目”和体教融合“市队校办”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教育品质,实现体育项目“一校一品”全覆盖。不断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和监管机制,坚持每年举办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目前共有20所学校被评为国家体育特色学校,12所学校获评省级体育特色学校。在“十三五”期间评选出8个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奖项。

  以美化人,将艺术素养融入成长基因。区教育部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推进高雅艺术、戏曲、诗歌、舞蹈进校园,探索学校美育“艺术审美体验+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专项特长”教学模式,紧扣市艺术素质动态测评,保持艺测高质量学业发展水平。参加无锡市中小学生展演获8个一等奖,区教育部门获评无锡市第40届中小学生“百灵鸟”艺术展演和“新市民”才艺展示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参加江苏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荣获9个奖项。梅村实验小学和坊前实验小学成功创建成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以协促进,推动学校内涵式提升发展。新吴区借力市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合作办学,探索建立国内高校与区外品牌学校“联合智造”项目平台,学校品牌群雏形初显,成功立项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实验项目——区域课程教学变革的新吴实践,探索打造一流区域教育。新吴区还引入15名国内教育领域权威专家学者,组建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持续关注、支持和指导新吴区发展,在区域课程建设、内涵特色发展、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推动新吴区高质量发展创优。

  坚持创新驱动

  改革体制机制

  实现提效率、增动力、聚合力

  保障教育公平和优质,需要靠体制机制的创新来推动。新吴区科学谋划,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学校治理等方面统筹规划,形成系统性、协调性、整体性方案。

  创建智慧教育,推动科技赋能。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下,新吴区紧跟时代脉搏,实施教育信息化2.0战略,构建“互联网+教育”云平台,借助高校和专业公司的技术力量,提升教、科、研、评系统化、精细化水平,推动课程教学融入学科,以千兆网进校,建成大数据分析服务中心。截至目前,新吴区已成功创成江苏省“智慧校园”18所,占比68.75%;无锡市“智慧校园”22所,占比90.63%;3所学校获首批无锡市智慧校园示范校称号,鸿山实验小学被评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成功创成无锡市首个国家“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示范区,区内22所中小学、幼儿园被授予示范校(园)称号。

  实施“区管校聘”,激活教师动力。新吴区打破传统,大胆改革,率先实施“区管校聘”机制,对教师编制管理、人员调配、经费筹措等进行统一调配、统一管理,聘的是“贤”、是“能”,更是“德”与“才”,给有能力、有拼劲儿的教师更高的发展平台。作为新吴区较年轻的副校长,“90后”教师鲁晓丹享受到了新吴区“区管校聘”的红利。2019年8月,她通过“区管校聘”,从一名普通班主任走上了南星小学德育处副主任的岗位,2021年8月,鲁晓丹被提任无锡市新安实验小学副校长。2021年,新吴区32所公办中小学的3000多名教职工完成全员竞聘上岗,通过“区管校聘”改革,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的数量、区域、年龄等结构,提升了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教师发展的动力。此外,新吴区深化“三名工程”建设,不断壮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队伍;构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制定落实《新吴区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高峰计划”实施意见》《“飞凤人才计划”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育实施办法》等改革文件,从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基础教育内涵建设等方面全面对标提级,畅通教师发展通道。

  开展项目引领,激发教研动力。新吴区加强区域教学研究,2021年,3个项目获评省级教学成果奖。加大课题扶持,截至2021年,全区共有23个省规划课题、38个市规划课题以及部分省市陶研会、学会课题,全面达到一校一课题“布点”目标。成立17个中小学重点学科基地,区教研员主动下沉学校,围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开展联合教研活动,打造优势学科,助推教学质量提升。市级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数量居全市前列。完善“至新”课程体系,围绕“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集群化”“学校课程特色化”三级课程建设,强化对基础课程校本化实施、拓展型课程跨学科模块构建、探究型课程生本化组织方法等内容的研究,以课程改革促教学质量提升。

  开展集群办学,实现美美与共。从“量变”到“质变”,如何进一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吴区充分考虑区域教育发展实际和学校特点,按照“打好引进牌,擦亮本土牌,培植新品牌”的总体部署,通过基地校、集团校、联盟校复合模式,开展集群化办学机制改革。充分发挥新吴实验小学等5所合作办学学校在学科建设、教研、课程、培训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建立教育集群基地校,重点围绕“学科建设”“教学变革”“课程建设”“教师发展”“智慧教育”等,面向全区定期开展教科研训活动,辐射、引领并指导全区各校在教研、课程、师资、质量等方面协同提高。在全区公办学校中,遴选一批办学水平相对较高、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牵头组建11个教育集团,集团校实行总校长负责制,通过以总校带弱校、新校的方式,统筹制定集团校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和绩效评价方案等,实现集团成员校共同发展,打造新吴优质学校品牌。建设教育集群联盟校,培植教育新品牌,重点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师资共育、教学共研、课程共建、项目共创等措施,形成区域特色课程体系,彰显办学特色,营建出区域教育的内涵发展之美、教育格局之美、品牌形象之美。

  坚持守正创新

  构建良好生态

  实现快见效、持久抓、见长效

  “双减”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战和持久战。新吴区响应国家号召,坚持守正创新,以“新吴算法”高效落实“双减”政策。

  精简作业,去粗取精。“双减”的减法怎么做?新吴区各中小学花心思动脑筋。“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减,而是用心判断,把没必要的课业负担减掉,把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精华留下来,既保障了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又保证了学生兴趣发展。”后宅中心小学校长周永强说。在周一至周五每天2个小时的课后服务时间里,教师陪伴学生完成一天的作业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个性发展的课后服务。

  优化服务,扩面提质。新吴区课后服务工作推行“5+2”模式,实现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要的学生“两个全覆盖”。各校紧扣“扩面、提质”两个关键词,强化课后服务内涵建设、课程建设。其中各校缤纷社团资源成为全区课后延时服务的自选大餐:新城中学以“信诚”文化为核心,融合“五育并举”理念,开展舞蹈、器乐、书法、沙画、织染等丰富的学习活动,85个社团活动轮番登场,使学生大呼过瘾;梅村实验小学开设涵盖贤趣课程、雅趣课程、智趣课程、妙趣课程、动趣课程等课程在内的168个多彩社团,学子尽情展现活力;坊前实验小学开设122个社团,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彰显风采、培养能力的舞台,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助益……为优化管理,新吴区全面启动无锡市课后服务智能化管理系统,利用数据看板等功能实现线上选课、学校监督、资金监管一站式服务。新吴区“课后服务惠民行动”相关工作亮点被多家国家、省级媒体平台报道40余次,走在全市前列。

  深耕课堂,质量先行。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向课堂要质量”已成为新吴区教育人的共识。新吴区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以让常态课优质化为目标,引领全区教师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将充分的自主学习、有效的合作学习、适度的探究学习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兴趣的激发、独特体验的激活。同时,新吴区将共研共学注入教师发展内核,全区学校实施“5+N”高品质创享行动,其中“5”是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N”是指以若干项目为抓手,提升学校课程、师资、科研、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水平。新吴区与两大区校合作共建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签约,两者在合作办学、教育科研、师资培训等方面与新吴区深化合作交流,助推“百优”项目顺利开题。

  强化监督,从严治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以来,新吴区联合相关部门精准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加大“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力度,成立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实施校外培训“守正培优”行动。在假期节点下发《关于做好新吴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检查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了巡查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监管作用。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审批学科类培训机构87家,已停止经营50家,转型素质类机构37家。

  目前,除了课后服务提质扩面,新吴区扎实推进“双减”“五项管理”等民生工程,并通过强化监督,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短短几年间,新吴区快速推动高质量发展多点开花——自2019年起,新吴区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考核连续三年位列全市各板块之首,获评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单位。近期,《关于公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的通知》发布,新吴区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前五、全市仅有成功入选。“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驱动着新吴区教育人眼中有光、肩上有责、脚下有路、行动有力,正是这样才能实现不断赶超。”新吴区教育部门领导说。

  号角催征,新吴大地激荡奋进乐章。站在“十四五”的征途上,新吴区将继续争先创优、攀高比强,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城区标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教育名区”“富有首创精神的区域教育改革先锋”不懈奋斗,以优异的成绩书写新时代的赶考答卷。

  (于金秋)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