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科学部落格:和世界分享我的发现

  假期里,温州市蒲鞋市小学周芷妍同学家里来了“不速之客”,一对小鸟在她家窗台上筑巢。这是什么鸟?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性?它们为什么来这里筑巢?它们会“生儿育女”吗?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小周同学每天观察、拍照、写日志,并通过网络日志《窗外的鸟窝》向大家展示、分享。她的研究引来很多“吃瓜群众”围观,有点赞的,有提问的,还有质疑的。小周同学每天乐此不疲地上线回复,同时根据一些网友的建议,修改调整观察设计,使观察活动更加深入。这篇五年级小学生的科学观察日志阅读量累计已达3万多……

  温州市十多年持续推进“科学部落格”(又名“科学网络日志”)活动,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名小学生进行这样的科学观察探究项目展示,吸引了数百万人次的线上点击互动。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外科学观察实验活动,通过网络平台(QQ空间、个人博客、美篇APP等)发布自己的观察发现和研究成果,并与他人开展基于网络的互动研讨与交流。目前,《做主动学习者:“科学部落格”的十二年实践》获评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时空拓展

  从“教室内”到“教室外”

  教室、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但学习还应该有更广泛的天地,校园、社区、大自然……到处都有学习的资源,都可以作为学习的场所。科学部落格活动,让科学教育的学习场域从“教室内”走向“教室外”,学习内容从“教材为本”走向“生活发现”。

  蚂蚁是如何繁殖的?如何孵化的?如何成长的?如何衰老的?如何吃食的?如何排泄的?……这些问题在科学课上无法找到答案。瑞安市塘下镇中心小学的倪敬哲同学利用暑期进行一场“小蚂蚁·大研究”行动,通过近两个月的观察和探究,解开了以上疑惑。他感慨道:“如果有条件有时间,我们应该到‘知识的第一现场’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兴趣使然

  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在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时,学生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但他们不会感到痛苦,因为这种学习是源自自己的选择和兴趣,有一股强大的内驱力在激励和鼓舞着他们。

  以下是《窗外的鸟窝》的一段记录——

  “一大早,我刚起床就跑到窗前,想看看小鸟飞回来了没有。结果却很令我失望,窝里除了几根杂草,其他什么都没有……突然,窗外传来了鸟叫声,我‘嗖’的一声站起来,走到离鸟窝约两米的距离,看见一只浑身插着乌黑油亮羽毛的鸟,正趴在我家窗外的鸟窝里,翘着尾巴昂头大唱呢!它的眼神具有可怕的杀伤力,嘴巴呈淡黄色,翅膀看似十分有力。这鸟儿在窝里没多久竟发出了一种类似警车开过的声音,那声音使我差点儿笑得没背过气……”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科学部落格活动拉动了学生学习的“内需”,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孩子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互联共学

  变“个人学”为“群体学”

  科学部落格学习一般要经历“个问—探究—联学—反思”四个环节。“个问”环节,学生基于真实问题情境提出个人感兴趣的问题;“探究”环节,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观察、实验、探索和解决问题;“联学”环节,学生将个人的观察发现和研究成果发布到网络上,并与他人开展线上互动研讨与交流,促进观察研究活动不断深入;最后进行学习反思。在这四个环节中,“联学”的意义特别重大,学生基于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形成线上的“学习部落”,通过留言、提问、答复等,既展示了个体的精彩学习过程,又能互相启发、共同探究。

  2021年暑假,作为“乌鸦学习部落”小粉丝的李雅晴通过美篇APP从“乍见之喜、意外收获、漫长等候、长久相伴、不舍离别、彩蛋不断”等6个篇章记录并分享了她对乌鸦的观察和研究,很多“小动物迷”在她的“部落格”里留下了自己的学习感受。

  “你很棒,可以把小鸟照顾得这么好,观察又这么仔细,值得我好好学习。”

  “没想到鸟妈妈对小鸟的呵护完全不输我们人类,自然界真的太神奇了!”

  …………

  科学部落格借助新媒体技术,把科学观察和实验变成可以展现和分享的知识性作品,开展人人可发起或者参与的共享实验,促进城乡孩子共学共研。这些同龄人身边的科学发现故事,将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作者施昌魏系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