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教共体”要画好“同心圆”

  日前,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嘉兴市的51所支援校与衢州市51所受援校签订协议,组成浙江省首批跨地区教育共同体(简称“教共体”)结对学校。根据协议,支援方与受援方将开展两地师徒结对、异地跟岗锻炼、线上线下示范课等活动。

  所谓“教共体”,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城镇优质学校与乡镇学校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当前的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多建于县(区)域内,囿于“天花板”的高度,教共体作用有限。浙江跨地区组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可以更好发挥“教共体”的援助作用。我认为,在落实过程中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提升被援校教师的适岗力、发展力。名师、名校长都是稀缺资源,开展师徒结对、跟岗学习、送教下乡等示范活动,开展集体教研、同步课堂、课题研究等研修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带动作用,助力被援校教师成长,帮助其提升适岗力、发展力。在实施过程中,支援校要挑选有硬本事、有引领愿望的教师组建支援队伍,被援校要挑选有潜力、有成长愿望的教师组建学习队伍,要明确两支队伍的工作任务,有效解决时间、经费等实际困难,激发他们的工作活力,促进他们积极投身这项工作。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具备网络教研能力。在支援过程中,双方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带动被援校更多教师成长。比如,组织被援校教师参加支援校的课题研究,同时支援校要有力指导被援校、教师建设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特色课程等。

  二是引导被援校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支援校与被援校发展水平有差距,与外部因素有一定关系。只有走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发展道路,被援校才能办出高质量的教育。如果照搬照抄支援校的经验,被援校可能会迷失方向和自我。在支援过程中,支援校要考虑城乡、地区、校际差异,指导、引导被援校挖掘、整合资源,帮助被援校找到自己的特色。在此基础上,被援校要紧扣发展方向、办学特色,着力解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如何“本土化”问题。

  三是建立支援机制和高效运转机制。支援、学习都是慢活儿、细活儿,因此地区跨度大、关联度不高的学校达成共识并建立支援机制和运转机制并非易事。被援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学到的理念、经验用好、用活,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支援校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想被援校之想,解被援校之困,让他们真正受益。组织管理单位要及时跟进指导、督促,促使双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画好守望相助、互通互补、协同发展“同心圆”。

  (作者张小军系四川省剑阁县金仙小学校)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