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父母如何成为卓越的领读者

  ■家庭教育大讲坛

  中国教育报刊社深圳市教育局主办

  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可以说阅读力就是学习力。但是我国中小学生目前还存在阅读时间有限、阅读兴趣不足、读物选择“应试化”等现象。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真正热爱并享受阅读,回归阅读本身的意义呢?由深圳市教育局和中国教育报刊社共同主办的家庭教育大讲坛邀请深圳市百仕达小学校长、深圳市读书指导委员会委员熊佑平,从阅读价值观、阅读指导策略等方面,为家长提供带领孩子阅读的科学理念和可行方法。

  引导孩子为乐趣而阅读培养终身阅读者

  熊佑平首先介绍了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开展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1.8万余份调查样本中,有近二分之一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下,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在1—2小时之间,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时间呈下降趋势。

  “孩子不是天生的阅读者,人的大脑并非为阅读而生。”熊佑平进一步分析了儿童不爱读书的理由,他引用了《知心姐姐》儿童阅读调查报告中的几项孩子阅读少的原因:50.6%的孩子没有时间和精力阅读;34.6%的孩子不知道读什么书;20.9%的孩子觉得父母推荐的书难看;18.4%的孩子觉得看书太累;9.4%的孩子觉得周围没有读书气氛。

  “既然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阅读,那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和领读者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他特别强调了家庭在引导儿童阅读中树立正确价值导向的重要性。

  一是要充分认识阅读的意义。“除了众所周知的阅读可以丰富知识、培植智慧、塑造灵魂、陶冶情操等价值外,还要认识到阅读在学习方面的价值。”这也纠正了很多父母存在的一个观念误区,即认为孩子读课外书会影响学习成绩。其实大量研究显示,阅读能力影响几乎所有学科的成绩。“阅读对中高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的趋势是高考所有科目试卷的阅读量都在增加,‘全科阅读’时代已经来临。”

  二是要全面了解阅读的目的。“阅读的目的千差万别,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一是为乐趣而阅读,二是为信息而阅读,三是为语文学习而阅读。”熊佑平指出,在家庭阅读中,引导孩子为乐趣而阅读应该成为父母关注的焦点。

  三是要准确把握阅读领读的目标。“父母的目标应是培养终身阅读者,即让孩子在毕业后的人生中仍坚持阅读与学习。但现实是不少家庭只培养出学生阅读者,很多孩子只为了考试而阅读。”熊佑平提醒父母在家庭阅读中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急于教授字词知识。如果强调文字,反而会减少儿童共读故事书时的快乐;二是把阅读变成说教或道德灌输。这种倾向不仅达不到好的效果,还会引起孩子对阅读的厌恶。

  尊重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选书要以儿童为中心

  不少父母都不知道该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熊佑平分享了几个选择的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以儿童为中心,在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他们选择合适的读物。“这应是父母和老师的基本立场。现在流行的一些畅销书,都强调对儿童的设计,我们应当对此保持清醒,儿童对成人任意设计的所谓‘教育’的适应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熊佑平非常认同法国学者保罗·阿扎尔说的一段话:“我欣赏那些可以解放儿童的心,使他们喜悦的书。这种书可以保护儿童,守住想象世界的幸福,避开现实法则的束缚。”

  第二个原则是以儿童文学为主。“儿童文学是孩子最具亲和力的精神食粮,除了具有一般文学作品的认知、审美、娱乐和教育功能外,它还有助于儿童心灵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全。”

  熊佑平展示了几份儿童喜欢的书单,从中不难发现基本上都是儿童文学类图书,且以小说为主。“小说更能贴近心灵,更能向孩子展示人生的意义。家长要改变观念,认识到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

  相关研究显示,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与阅读成绩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其中文学类书籍的相关程度最高。

  第三个原则是尊重儿童兴趣。熊佑平主张,最好让孩子自己选择想读的书。“家长要始终围绕孩子的兴趣来为他选择读物。孩子读的书如果是他自己选择的,他坚持读完的概率也会高很多。”

  2016年《中国城市儿童阅读调查报告》数据发现,有两种类型的书,孩子愿意阅读的意愿远远高于家长的意愿,一种是童话故事类,一种是动漫卡通类。熊佑平建议,家长作为领读者可以在成人的意愿与孩子的兴趣之间找一个结合点,引导孩子从他喜欢的读物转向更优质更有品位的图书。

  他还归纳了孩子喜欢读的书的特点:一是充溢游戏精神的书,这些书可让孩子感到愉悦欢快自由,比如《爱丽丝漫游仙境》。二是富有深刻道德的书,比如《洞》《风吹过的夏天》等。这种书往往情感真挚而宽厚,关爱儿童的健康成长。三是幽默风趣的书,孩子往往被富有趣味性、动作性、情节性、创造性的书所吸引。

  第四个原则是尊重个性和差异。熊佑平建议家长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和阅读特点,来选择适合的读物。如哈佛大学查尔教授在阅读能力发展阶段的分类中,将0—18岁分成五个阶段:0—6岁为阅读前阶段,特点是看图画讲故事;6—7岁为初始阅读阶段,特点是把文字和读音相结合;7—8岁为阅读确认期,特点是联系语境阅读;9—14岁为获取信息阅读时期,开始通过阅读获取新知识;14—18岁为发展多元观点期,阅读内容在长度和复杂度方面均有所增加。

  创造理想的家庭阅读环境,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熊佑平强调了父母和家庭环境在孩子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父母采用哪些科学的阅读指导策略,可帮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提供了六个具体可行的建议。

  一是增加家庭藏书。“当环境中充满读物时,阅读就很容易发生。家中接触书的机会越多,阅读也越多。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给孩子打造一个整洁舒适的阅读环境,比如打造一个专门的书房,或把客厅改造成可以随时阅读的空间。”熊佑平认为,一个家庭理想的藏书量应不少于200本。

  二是开展家庭阅读活动。可以开展的家庭阅读活动类型很多,比如学前阶段的亲子阅读活动可以是看书、讲故事、玩文字游戏、读出招牌或标签等;孩子上学后的亲子阅读活动可以包括听子女读书,讨论他们课外阅读和课堂上阅读的东西,也可以聊聊父母自己读的书,还可以和孩子一同去图书馆或书店、一起去听阅读讲座等。熊佑平特别强调了父亲参与家庭阅读活动的效果会更好,可以帮助发散孩子思维、亲密父子关系、影响孩子社会行为等。

  三是提高家长的阅读指导水平。熊佑平分享了几个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技巧。对学龄前儿童,父母可用耐心细致的讲述,帮助孩子初步感受故事内容;对稍大一点儿的孩子可用声情并茂的朗读,通过绘声绘色的模仿来吸引孩子;到了三四年级可用趣味盎然的“悦读”,与孩子一起改故事、玩故事、画故事、演故事;到了高年级可用引人入胜的问读,在阅读中提问,帮助孩子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初高中家长还可以通过自由交流的共读,与孩子一起讨论并相互学习。

  四是减轻孩子的阅读负担。“孩子课业负担重了,读书时间就少了。”熊佑平建议,不要一让孩子阅读就让他做相关的作业,也不用一定要求孩子写读后感。家长还需要更新一些观念,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不能不求甚解”等。“家庭阅读不一定非要读写结合,孩子在课外阅读中也不一定都要‘求甚解’,还是要以兴趣为出发点。”

  五是创设激励措施。孩子的阅读是需要激励的,“比如态度上的激励措施有专注的倾听、真诚的鼓励;行动上的激励措施有陪孩子参加阅读活动、比赛等”。还有记录孩子的阅读足迹、展示孩子的阅读成果、将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等,都是很好的激励措施。

  六是父母作好表率。大量研究和事实证明,家长阅读态度越积极,孩子阅读成绩越好。熊佑平倡导,“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读书。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阅读是最好的陪伴”。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