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时间有限 方法无限

  作为重庆市小学语文教研员,我们要走进城市、乡村的每一所学校,帮助每一位教师发展成长。这看起来似乎很艰难,但基于责任与使命,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有限的时间以怎样的方式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中。

  2020年1月27日,疫情迅速蔓延。大年初三,我们教研团队便迅速组建了一个12人的微信群,决定以“美好语文云学堂”为主题研发5分钟微课,主动应对疫情带来的“停课不停学”;2月10日,微课上线;2月23日,这个群扩充到30人,课程广受好评。以微课支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借助网络实现全市覆盖,没想到这项应时之需的研发工作变成了全课程、全课时研发的巨大工程。当年8月30日,777节微课形成了一个以单元整体教学为理念的系统资源。

  没有统计到底有多少教师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更没有办法知道每位教师为之投入了多少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多少次补充升级,我只知道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从体力、精力、脑力等多个层面挑战了能力极限,从中获得的是重庆小学语文有效使用统编教材的理念突破、资源突破、团队突破……

  那么难,那么苦,那么值得。

  我们身处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既有许多不确定性又有许多无力感,然而我想以自身的经历回应美国学者塔勒布在《反脆弱》里提出的观点“在不确定中获益”,我总结的方法论是“把有限的时间以有效的方式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中”。

  那么,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大多数时候,我们习惯于被动接受各种任务,完成各种事项,每天拿着任务清单逐项打钩,慢慢形成固定的工作模式,因为一切都是看得见、可检测的;我们不习惯抽时间去想,今天的三件事是同一性质吗,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做好这些事我的进步点在哪里……很显然,前者是碎片模式,可以让我们成为做事的熟练工,后者是积累模式,磨炼的是心智。二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你以什么为目标,是完成任务还是实现自我。我常打一个比方,是焦虑地面对一地鸡毛,还是投入更多时间做成一把鸡毛掸子?

  2021年4月至12月,我带领18位学校学科课程负责人成立了“重庆小语研究共同体”来践行这样的方法论,优化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他们从中尝到了甜头,但过程确实非常辛苦。我们开启了“笔墨是小舟”四轮打卡:“我的课堂观察打卡”“阅读打卡”“磨课打卡”“校本研修打卡”,8个月下来,每个教师都累积了10万字的专业记录和反思。在年度总结会上,多位教师表示,2022年即使不布置作业也要坚持10万字的产出。在我看来,这不是简单地写不写、写多少的问题,面对公平的每天24个小时,我们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将时间投放到哪里,这是最真实、最具体的价值判断,更是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

  朱永新曾说,他愿意开一个教育保险公司,一个老师只要每天坚持写800字,三年成不了名师可以申请赔付。于漪老师年轻时坚持三次备课,她说这是成为优秀教师的无一例外的捷径。两位教育人在传递一个古老的道理,“慢就是快,笨才是聪明”。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人的事业”,育人先育己,花时间耕一亩心田,才能种桃李引春风。

  (作者张咏梅系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教所副所长)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