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五育融合”区域落地的路径探索

  “五育融合”是指向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载体。如何将课程与教学作为“五育融合”的日常化基本路径,让“五育融合”进课程、进课堂,实现科学化、课程化、课堂化,进而走向系统化?同时,“五育融合”学校路径的全局性设计必然带来学校治理的变革,如何确立环境、制度、机制的保障?

  从机制上引领研究。为保障“五育融合”的研究能有效推进,区域在跟进设计相关机制与制度中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扎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土壤。立足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精神,遵循教育规律,吸收各区域、各国先进的研究经验。第二,立足钟楼区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基本立场。回应时代的重大关切,回归教育的初心,回答育人的追问,肩负起落实和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第三,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从明晰发展目标和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做到集中攻坚、综合改革、重点突破,从而有效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第四,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加强系统谋划,充分调动学校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时将成功经验上升到区域行动。

  用课题深化研究。区域在课题申报指南中,将“五育融合”的研究作为专项,建议学校围绕深化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集中对“五育融合”的典型问题进行专题式探索。例如常州市西新桥小学2021年申报的课题《“五育融合”理念下幸福教育的校本实践研究》,以一所城区普通小学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德智体美劳五个领域的融合改造,形成以幸福教育为价值追求而开展的一项行动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构建“五育融合”理念下幸福教育的内涵和学校顶层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通过研究,探索“五育融合”理念下幸福教育校本实践的样态和特色做法;通过研究,形成“五育融合”理念下幸福教育的系列案例和典型经验。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申报的《劳动教育融入小学科学的教学探究》,旨在通过劳动教育融入中年段小学科学中的教学探究,培养中年段学生的科学实践探究力以及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观念,最终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劳动教育融入中年段小学科学中的教学探索,让教师找到系统的教学策略以及相应的评价策略,提升教师对劳动教育融入科学教学的开发资源及设计策划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形成区域内劳动教育融入小学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

  用项目化学习定向研究。项目化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形成有意义的关联,达到整体理解和对多个学科的深度理解,从而培育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例如西新桥小学“五育融合”的项目化学习《走进竹的世界》,吟诵诗词歌赋中的竹,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品悟具有竹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气质的人物形象,感受品格的德行力量;欣赏绘画和摄影中的竹之俊逸和丰富,感受器物之美;利用竹竿等设计体育游戏,感受运动之趣。在研究“五育融合”过程中,要突出全面基础上的差异性,要具备课程知识的拓展性,要解决学生生活情境中的问题。

  改变教师教学研究的理念。“五育融合”的核心在于突破学科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其他学科以及超学科的要素,教师要避免由于学科要素简单叠加,机械拼凑变成“拼盘课”,僵化的叠加会打乱原有的学习顺序与思维的连贯性。好的融合课中学科元素是有机联系的,共同形成缺一不可的整体。例如数学课《走进对称的世界》,既让学生欣赏到丰富的大自然中对称物体之美,也能从不同中寻找到相同的对称性,从而抽象出对称的数学原理,再通过创造对称图形来感受数学之美、图形之美。其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发生很大的变化,要站在育人的高度重新设计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这需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变革学校教研活动的方式。目前学校的教研活动基本都是以分科为主要形态,要推动“五育融合”的有效落地,必须变革教研活动的方式,让各学科教师形成研究共同体。针对教学内容集思广益,在各科教师共同阐述教学目标和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后,形成多样化的学科育人目标。在育人目标的基础上,整体设计学习的内容和过程,使学习内容流畅有机。例如在《走进春天》的教研活动中,五年级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共同进行教研活动,确立育人目标,达成教学共识。语文教师重点带领学生理解了与春天相关的诗词后,由学生家长带领孩子寻找诗词中的春天,并用相机记录下来。诗词与影像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诗词感悟能力。美术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绘画的方式让学生把影像作品进行去繁化简,这个过程又是对诗词理解的过程。

  改变基于融合的评价方式。科学有效的评价是保障课程融合质量的关键。有效的融合将对学生的学科学习、活动体验、个体成长产生积极影响。评价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学科内的有效性,即融合中关键学科的核心概念、重要方法和学科思想是否得到深入理解;学科间的促进性,即融合课程中涉及的学科要素彼此之间是否有机联系,是否相互促进;跨学科的关联性,是否在融合中促进学生的整体认知和关联思维,帮助学生打破学科定式,形成整体把握问题、多角度全面辩证思考的认知习惯和思考能力。

  (作者金松武系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教育局副局长)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