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理论> 文章详情页

家社协同方能有效防范网络猥亵

  近日,关于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隔空猥亵等新型作案方式引发热议。大家在深恶痛恨这种犯罪行为的同时,也在反思如何从根本上加以杜绝,怎样才能引导未成年人做好日常生活中的自我防护。回应这些问题虽然涉及很多复杂因素,但解决的关键,还需家庭、社会深度协作。

  在网络隔空猥亵行为发生后,不仅要严厉查处、惩戒那些犯罪分子,还要推动家长提高对网络隔空猥亵这一新型作案方式的认识。现实中,很多家长对这一犯罪行为并不了解,这为犯罪行为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其一,网络空间本身的虚拟性决定了这种隔空猥亵行为并不是随时可以发现的。如今,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这就意味着未成年人接触虚拟世界的时间在提前,但由于对现实生活与网络世界之间的内在逻辑缺乏认知,因此导致很多未成年人对自身的触网行为缺乏必要的自控与自律,从而给犯罪分子留下了作案空间。其二,很多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空间的虚拟性,通过一些话语诱导、心理试探、行为误引、物质迷惑等不良手段,以“恋爱交友”“游戏互动”等方式接近未成年人,在怂恿、诱骗的同时要求裸聊、拍摄裸照和不雅视频等,对未成年人实施猥亵行为,这种犯罪实施过程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其三,网络隔空猥亵现象的发生,给未成年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这种恶劣、持久的负面影响不仅不利于其未来发展,对整个家庭也造成了很大困扰。

  在网络隔空猥亵行为发生后,家长需要检视自身的教育行为,在反思的同时改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在当前的家庭结构中,未成年人的父母一般都比较年轻,这些年轻的家长往往忙于工作,无暇全过程顾及孩子的成长,甚至忽视了孩子自身所需要的必备的家庭教育,由此很容易导致未成年人出现各种不良状况。为了防患于未然,家长应从多角度关注孩子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构建多样的有益的家庭活动。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协同育人,综合治理,切实防范网络隔空猥亵现象,为家长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提供重要保障。一是强化网络犯罪打击力度,特别是对未成年人实施的带有隐蔽性的犯罪,更应严明法纪,从严处理。二是加强社会舆论的科学引导,尤其是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搭建良好的互动平台,不断净化网络环境,以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助推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三是提升家长法治意识,在家长会和微信群中着重宣传防范思路,同时开设家长法治教育课堂,引导家长科学识别未成年人可能遭遇的各种犯罪现象。四是强化对网络音视频信息采集的全方位监控,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保护未成年人,如一些社交网络平台对未成年人的警示信息、技术限制等。在社交平台上提供投诉渠道,用户一旦发现对方存在问题,可以及时上报。五是强化学校教育的主体责任,充分利用家校合作渠道,引导家长关注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对未成年人可能遭遇的网络陷阱开展有针对性的先行预警。

  (作者张聪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