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成艳春:为学生成长涂上温暖底色

  “为孩子们创设均衡普惠的天空,让他们都找到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成长!”多年来,成艳春校长带着这样的使命,身体力行,带领团队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2008年3月,成艳春任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双语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双语实验”)党支部书记兼校长。经过仔细调研,她意识到,自卑、怯懦、厌学等心理问题在严重制约着孩子们快乐成长。

  双语实验在城乡接合部,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在籍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47%,留守儿童占27%,单亲家庭子女占28%……面对这些情况,成艳春不得不重新思考“办什么教育、怎么办教育、为谁办教育”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定位和发展,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成才。

  为帮助孩子们走出生活困境和心理阴霾,成艳春牵头创立了“快乐双语爱心基金会”。一开始,由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通过“牵手一帮一”“爱心对对碰”等形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党员教师的带动下,其他教师也纷纷加入。很快,学校的善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很多校外人士也主动加入到资助行列中,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四位一体”的联动扶贫机制,确保了“快乐双语爱心基金工程”的稳步实施。“快乐双语爱心基金会”先后帮扶300多个家庭摆脱生活困境。

  “物质扶贫只是基础,给孩子们情感上的支撑更为重要。虽然我们无法替代孩子的父母,但我们可以通过实际行动尽可能地弥补孩子们没有父母陪伴的缺憾。”成艳春说。基于此,在做好物质扶贫的同时,双语实验又开启了“同享一片蓝天,相伴快乐成长”爱心助学活动。首先,由班主任对各自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尤其对隐性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仔细排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愿申请、学校遴选、师生双向选择,最后结成“亲子关系”。每位老师可以“认养”一至两名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学生。

  成艳春说:“活动目的很明确,就是为留守儿童、隐性留守儿童寻找‘爱心爸爸’‘爱心妈妈’,解决特殊儿童群体心理缺乏呵护、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帮助他们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爱心助学活动一经开展,便广受师生及家长欢迎。“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很快成为双语实验人人耳熟能详的称谓。在操场,在走廊,看到自己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孩子们都会主动跑过来“抱一抱”“唠一唠”,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激励的话语,都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爱心爸爸”“爱心妈妈”们也总能听到孩子们的趣闻轶事,看到孩子们点点滴滴的成长与进步。

  通过“双向选择”,成艳春成为一名三年级男生的“爱心妈妈”。然而,第一次见面,小男孩一直面无表情,不多说一句话。成艳春想,孩子的冷漠不是偶然的,因此,她增加了和小男孩见面的频率,几乎每天都要见上三四次。渐渐地,她温柔的话语、温暖的怀抱、甜美的笑容打动了小男孩,他告诉成艳春,爸爸经常喝醉酒,还经常用皮带抽打他……成艳春含着泪对他说:“以后有任何事,都来找我,我会像妈妈一样爱护你。”

  有一天,成艳春看到几位“爱心爸爸”“爱心妈妈”与孩子们亲切交流的情景,心想:“何不把这些镜头定格,让更多的师生和家长去分享呢?”她当即用手机拍下,还打印出来,当天晚上以海报的形式张贴在楼梯口、走廊上。第二天一早,师生们纷纷在海报前驻足,脸上写满了喜悦和感动……让成艳春始料未及的是,看过海报后很多教师主动到校长办公室报名,争当“爱心爸爸”“爱心妈妈”。青年教师曲闯经过申请,主动担任本班一名小男孩的“爱心妈妈”,她说:“虽然我还没有结婚生子,但在每天的‘抱一抱、说一说、点个赞’中,感受到为人母的喜悦与责任。”

  “这就是最好的以爱育爱。学会了爱别人,自然也就懂得爱自己、爱生活。”成艳春说。在她的倡导下,“双语海报文化”应运而生,在“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的基础上,逐渐又拓展出“向身边的英雄致敬”“快乐闪亮教学之星”“快乐双语人”等主题的系列海报,人人争做“海报明星”、人人都是“海报明星”,已成为双语实验独特的校园文化。

  在这所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代表共同研究,成立了40多个社团,开发出50多门“快乐校本课程”,孩子们自主选择社团,走上了个性发展的道路;在这所学校,师生共同开发了一亩“快乐种植园”,孩子们经常走进大自然的“田字格”,参与春播、夏长、秋收、冬藏,体验着劳动的乐趣、收获的快乐、成长的幸福……

  以“爱”为核心的“快乐教育”为双语实验的孩子们插上了理想的翅膀。“以爱育爱”在双语实验的每一个角落都绽放出艳丽的幸福之花。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