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宿迁学院转制为江苏省属公办高校办学一周年巡礼

  坚持“三为”办校方针 开启“二次创业”征程 ——宿迁学院转制为江苏省属公办高校办学一周年巡礼

  宿迁学院位于素有“项王故里、中国酒都、水韵名城”美誉的江苏省宿迁市,2002年起与苏州大学等8所省属高校合作举办本科教育,2014年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院校,202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为江苏省属公办本科高校。

  迈步新征程

  2020年6月17日,新一任校领导班子履职,紧抓转制机遇,确立“学校为家的办学情怀、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人才为王的办学方略”这一办校方针,开启了“二次创业”新征程。

  面对转制发展全新命题,学院党委以思想破冰先行,以思想引领推动转制发展,首先开展“三问九思”解放思想大讨论:一是历史之问,思发展历程,思建校脊梁,思精神传承;二是转制之问,思转变观念,思转变作风,思转变机制;三是发展之问,思办学定位,思短板弱项,思发展特色。活动持续两个多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深化改革为路径,抓住办学质量这条生命线,对过去的办学理念、教育观念进行再审视,对工作举措、方式方法不断进行校核、扬弃、完善、更新,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想实招、谋新招、思硬招,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2月24日,江苏省第二巡视组评价学院党委和领导班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的党委领导班子以学院转制省属公办高校为契机,立足新起点、紧抓新机遇,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取得新变化

  转制一年来,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特色培育为重点,在五个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教学工作开启新局面。学校新增省一流(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学校已有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获批增设全国首批人工智能专业,本科专业总数达到43个,教学科研平台、团队建设等取得新的突破。学校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江苏省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造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学校组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宿迁方言与西楚文化资源的整理与保护研究。

  招才引智树立新导向。学校求贤若渴,在第一时间出台含金量高、引力强的高层次人才招引政策,取得历史性突破。截至2021年4月底,学校引进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100多人。学校专门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高层次人才招聘专项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引才工作会议,专项小组第一时间商定录用事宜。学校修订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高层次人才评价标准和引进待遇细则”“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等规定,坚持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明确校院两级“一把手”为引才工作第一责任人。结合各二级学院和学科建设发展目标,学校分类提出人才引进目标,将全年招聘计划分解到各二级学院,明确招引指标和目标责任,将引才工作完成情况作为二级学院年终述职考核重要内容。目前,全体校领导带队参加博士专场招聘会20余场,各二级学院党政“一把手”参加专场招聘会、组织面试100余场。学校创设优惠政策,建立人才培养经费稳定增长机制,设置人才引进专项经费,大幅提高人才引进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标准,建立重点人才职称晋升绿色通道,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不受职称、资历等限制,根据实际水平、能力和业绩成果,可直接申报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学校积极争取宿迁市人才优惠政策,先后帮助11名引进人才申请、申兑购房券近150万元,与宿迁市人才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及时解决人才家属安置和子女入学等问题。学校创新招聘工作,动员全体教职工、校友等群体,宣传学校人才引进政策,多方位收集人才信息,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为学校引才作贡献。学校对接20余所重点高校和博士点,建立引才基地,组织开展系列精准招聘宣传,注重以才引才,挖掘已录用人才潜力,让他们成为学校的“义务宣传员”和“引才大使”。在统一组织招聘基础上,学校探索不同的招聘模式,由各二级学院自主选取招聘的形式和时机,形成统一组织招聘、专项招聘相结合的多元化组织格局。针对专业性强、学历或职称层次要求高以及急需紧缺的人才,学校采取考核择优、一事一议、一人一议等简便程序,在应聘人员完成招录程序后,第一时间与引进人才签订聘用协议,及时报送省主管部门审批、备案。

  服务地方迈出新步伐。学校扎根宿迁办大学,以科技服务地方迈出新步伐,学校拥有江苏省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造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研究院宿迁分院、江苏省宿台融合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学校与洋河股份共建“洋河学院”,与国家级别宿迁经济开发区、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关爱师生展现新作为。学生的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就业率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等各项可比性指标位于省内外同层次高校前列。2100多人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3995人考取研究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近2500名学生考取公务员、教师编制、宿迁市选聘计划、国有企业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好评。2020年,学校共招收4348名新生,招生人数及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均创历史新高;2020级学生大学英语四级首考通过率为97.3%,创历史新纪录;2020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超过省教育部门就业创业工作考核目标。学校为师生办实事成效显著。学校自办教职工食堂,启动运行校园“一键通”系统,校领导深入开展联系基层“十个一”活动即:联系一个院(部)、联系一个系(教研室)、联系一个科研(项目)团队、联系一个学生党支部、联系一名高层次人才、联系一名党外人士、联系一个学生社团、联系一个班级、联系一间学生宿舍、联系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开展“十个一”活动,学校推进了学校为家、学生为本、人才为王的“三为”办学方针落地生根,帮助教师解决了发展之困,帮助学生解决了成长之惑,帮助师生解决了生活之难,了解了师生需求,回应了师生关切,实现了为师生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以及促进了学生成人成才和师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工作作风彰显新风貌。领导班子敢于担当、具有人文情怀,2020年7月,学校在全省率先举办线下毕业典礼,为毕业生留下温暖的记忆。领导班子以上率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主动接受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作廉洁从政的表率、廉洁用权的表率、廉洁修身的表率、廉洁齐家的表率。服务师生不疏忽,自觉执行“校党政领导联系基层‘十个一’制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认真为师生服务,切实维护好广大师生的利益。民主决策不专断,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市场活动不插手,不违规插手学校招标采购、工程建设等市场经济活动。模范履职不谋私,不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在学校的招聘录用、招生考试、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谋取私利。管理下属不放松,加强对分管部门(单位)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党风党纪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防止违纪违法现象发生。管好家人不越线,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的有关规定,不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配偶、子女谋取非法利益,从而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环境。

  绘就新蓝图

  开局“十四五”,奋斗新征程。为推进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学校将2021年确定为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冲刺年。学校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这一主题,贯穿“学科立校”“人才强校”两条主线,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以“五聚焦五突破”为抓手,举全校之力全面向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发起冲刺,确保年内各项指标显著提升,合格评估任务基本完成,为2022年高水平、高标准、高分数决战决胜评估验收夯实基础。

  目前,全校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合格评估冲刺年的紧迫感、责任感,把合格评估视为当前必须完成的刚性任务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即使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全校上下依旧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以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责任同担的行动自觉,迅速进入临战状态、冲刺状态,开足马力、全力闯关。咬定目标、聚焦重点,学校全力实现合格评估冲刺年的“五大突破”;聚焦学科立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实现新突破;聚焦人才强校,在高层次人才招引上实现新突破;聚焦服务宿迁,在提升服务地方能力水平上实现新突破;聚焦治理效能,在重点领域改革上实现新突破;聚焦短板弱项,在“扫盲”达标上实现新突破。为此,学校紧紧围绕宿迁市机电装备产业、高端纺织产业、光伏新能源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绿色家居产业、新材料等6个主导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经济、数字经济等“3+X”个先导产业,坚持校地联合、校企联合、校校联合,融入地方、融入行业、融入产业,坚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外引内培,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需求导向,推进应用型人才体系建设;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坚持目标导向,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开放办学,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坚持服务宗旨,提升事业发展保障能力。

  宿迁学院正扎根宿迁、面向江苏、辐射全国,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服务兴校、特色名校、开放活校”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技术大学扬帆破浪、奋勇向前!

  (曹志成 王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