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江西财经大学:办有情怀的高校 育有情怀的时代新人

  江西财经大学:办有情怀的高校 育有情怀的时代新人

  泱泱大国,孰能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教育情怀,深沉而饱满,其思想内涵丰富而深邃,具有厚度和宽度,同时也具有风度和温度,立足于历史、现实、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广阔视野,展现出长远的战略高度、历史深度、全球广度。新时代萌生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两者相互作用,推动新时代教育发展,指引新时代育人方向。这种教育的情怀是对美好的深沉追求,是发自内心又极目远方的;是藏于心底又跃然纸上的;是理想主义、现实主义的结合,是精神的境界和责任的担当。江西财经大学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指导推动立德树人的鲜活实践,努力培养具有爱国之心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教育要有历史情怀:历史成就未来

  历史与未来,是由无数平凡的人走出来的。正是最普通的奋斗者,承担着时代与历史发展的重任;正是无数奋斗者的拼搏,实现了国家事业的飞跃和发展。在这片中华大地上,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书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自春秋战国始,各种思想更新迭代,孔子、孟子、老子等杰出教育家、思想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思想精髓,而教育却一直传承、延续、发展,在历史中屹立不倒,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育乘风破浪,扬帆起航。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读过去、看现在、望未来,都要将教育放在历史坐标上阐述,站在历史大纵深的高度,孕育深沉的教育情怀。

  当今,人类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而教育应当为中国未来发展和文化传承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把教育放在中华民族发展史、放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来阐述,这是博大、豪迈的历史情怀,体现了非常的气魄和自信。

  要践行教育的历史情怀,感受其中的自信与气魄,继而成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力量,开展“四史”教育成为了其中之要。江西财经大学在青年学子的“四史”教育中,立足三个课堂,划好三个维度:以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代表,开发江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第一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理论讲好“四史”故事;以井冈山精神打造“杜鹃红”品牌,引领第二课堂实践平台,举办“网上重走长征路”“云游红色景点”等活动,开展校园“红色文化”浸润,结合青年办好“四史”活动;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立足点,组织青年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调研实训,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打造“江财红”实训育人平台,结合实训增强“四史”感受。将厚重历史融入教书育人的过程,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教育情怀的回应:唯有不忘历史,方能成就未来。

  教育要有家国情怀:小我成就大国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国情怀是一条纽带,把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紧密联系,互不分离。小家与大国,养育每个人的生命,是每个人的精神栖息地。不管走到哪里,无论身在何处,小家与大国,始终是镌刻在中华儿女灵魂中永不磨灭的印记。

  家国之中蕴含教育,教育中的家国情怀对助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教育是筑梦未来的工程,更应当厚植家国情怀。家国一体、家国同心,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深层逻辑,也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支撑。你和我组成家和国,青年心中有家国,则国家必兴旺繁荣。把家国情怀融入个人直至整个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程,就要将其融入日常教育。五星红旗与旭日初升,这样的“国旗日日升”学校坚持了30年;学习雷锋精神,发挥道德模范作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好事月月评”在学校持续了30年;以“一二·九”大合唱为载体,“红歌年年唱”从1985年开始,在学校走过了36个春秋……点滴日常的坚持,江西财经大学将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凝为“三个主题”,结合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会议日,数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熏陶教育,让家国情怀在全校师生心中生长、繁茂。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英雄人物的宏大气概,毋宁说是一种普通人物的历史自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千百年来,已成为中华民族淳朴的气质。学校在熏陶师生家国情怀的同时,注重优良家风的涵养:人文学院吴辉老师写给女儿的信打动千万父母,被国家媒体转发,上级主管部门“点赞”推荐;学校开展“以美养德、我爱我家”系列活动,征集家训和家庭教育小视频,获得良好社会反响。学校师生以小见大体现家国一心,践行家国天下中的教育情怀。

  教育要有青年情怀:青年成就复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更应当坚定理想,不畏艰难险阻,努力前行,在追梦路上披荆斩棘,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成为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和“梦之队”。党和国家给予青年成长高度的重视和关怀,并且为其实现人生梦想搭建了广阔舞台,青年应当努力奋进,不畏艰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青年应当有忧国忧民的大局意识,为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惜热血沃中华。青年也应当正视自我,不断提升能力和修养。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带上青春的勇气与力量砥砺前行。

  作为将“主力军”打造为“梦之队”的“筑梦人”,高校教师身负重任。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和团学部门扎实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依托“一院一品”创建活动,打造出工商管理学院“绿派社”、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尚公青马”论坛、艺术学院“艺马当先”、现代经济管理学院“红色故事会”等一批集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为一体的学生活动品牌。持续举办“青马工程·江财之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组织开展“青马工程”青年项目申报、研究工作。发挥党组织在青年成长成才中的引领作用和优秀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统计学院“一核两翼四轮驱动”党建体系工作案例,入选“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200个典型案例”。着眼于“锤炼青年政治品格、涵养青年家国情怀、夯实青年理论功底、提升青年能力素质”,打造从“杜鹃红”到“江财红”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体系,为国家和民族复兴,培育“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肩上有担当”的合格“梦之队”成员。

  教育要有助困情怀:扶智成就希望

  让学校成为乡村的中心,让教育变为乡村的灵魂。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让每一个孩子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应当进行下沉的,再穷不能穷教育,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让每一个贫困地区的孩子享受教育,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走出大山,使他们可以拥有一个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这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沉教育情怀的体现。

  江西财经大学自2014年开始,连续派出8支队伍赴四川省小金县定点开展捐资助学和支教工作,见证了小金县从山路蜿蜒、泥泞难行到隧道贯通、公路直达,从教室简陋、缺书少教到窗明几净、书声琅琅的变化。支教队员帮助当地中小学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和“爱心图书馆——馨云书舍”,将读书励志、教育脱贫的种子种在山区孩子们的心里。学校履行高校社会责任,助力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定点帮扶省级扶贫重点帮扶村——铅山县虹桥乡桥亭村,引入校友及社会力量,举办羊肚菌种植、鳜鱼养殖、孔雀养殖等扶贫项目,开展产业扶贫。学校各级党组织“列清单、领任务”,与当地贫困户“结对子”,推动落实扶贫项目。学校驻村第一书记匡仁相扎根山乡,办起了“网络技术培训班”,教会了当地老乡在网上出售蜂蜜等农产品,实现了技术教育扶贫。学校多支“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每年深入农村,开展“扶贫先扶智”教育宣讲,多次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让风将我吹回所来之处,但求相随,腾空而行”。国家二字,早已在我们心中占有沉甸甸的分量。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梦想,从时代楷模身上汲取力量,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不懈努力,自强不息,不断提升自我,学习新本领,练就硬技能,敲出时代的最强音符,以真才实干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是新时代新青年应当拥有的追求。蔡元培曾言:“教育者,成人性之事业也。”良好的教育是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注满知识水桶的同时,点燃求知的熊熊烈火。教师从事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和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伟大事业,更应当拥有深厚的教育情怀,更好地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引领人生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深厚教育情怀,是为我国教育事业描绘绚丽蓝图的坚定笔触,是为我国教育事业指明正确方向的明亮灯塔。从中汲取营养精髓,领悟教育情怀,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实践相结合,是江西财经大学为助力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目标、建设教育强国梦想的生动实践,也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教育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更加明确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战略意义。

  (江西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袁雄)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