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广州市番禺区 探索立足文化根基的区域德育新模式

  广州市番禺区 探索立足文化根基的区域德育新模式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德育的方向。如何从文化角度切入,发挥文化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增强中小学生的文化自信,满足德育发展的需要,成为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早在2009年,广州市番禺区在“上品教化”区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着手探索以岭南文化为底色的学校德育新路径。经过多年实践探索,2017年广州市番禺区教育部门总结提炼出“文化德育”理念,将番禺德育推向新高度。

  3年间,番禺区教育部门以宽视野、高站位、深思考统筹区域德育发展规划,以“文化德育”统领德育工作,创设“文化德育”大环境,构建“文化德育”课程体系,丰富“文化德育”实践活动,完善“文化德育”评价机制。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套可供借鉴的区域德育新模式。

  立足文化

  寻找德育“亮”底色

  2017年,广州市番禺区教育部门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文化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实施“文化德育”是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可以强化“上品教化”特色,擦亮番禺教育品牌。

  “文化德育”中的“文化”一词有何含义,是番禺教育人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番禺这块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它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先行地,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下,在多年来对本土文化的探索下,番禺区从“优”“特”“新”三个支撑点出发,寻找“文化”的背后含义。番禺区教育部门领导表示,文化德育中的“文化”一词,是指“优秀文化”,是以“岭南文化”为基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代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世界优秀文化相融合,形成丰富的文化内核,为番禺德育寻找新的生长点。

  如何立足“文化”开展德育工作,是番禺教育人需要思考的第二大问题。番禺德育始终抓住“文化育人”这一主线,从“人”出发,以“优秀文化”为育人源头,以“文化的方式”落实行动,以“四大途径”实践需求,以此培养文化教化下的、有特质的番禺君子,培养具有人文情怀、责任担当、气质优雅、乐观豁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启番禺“文化德育”的新征程。

  以文育人

  落实行动“润”成长

  1.统筹规划,明晰文化德育策略

  2017年,广州市番禺区制定中小学“文化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要正确认识“文化德育”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小学生文化自信、实现番禺德育新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意义;要明确“文化德育”的主要任务为构建“文化德育”运行机制,打造省内一流水平的教育科研高地,保障全区各学校有符合品质要求的文化德育特色课程,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开展人生规划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为实现“文化德育”持续稳健发展,经过多方调研,番禺区教育部门围绕“文化德育”内容、“文化德育”实践方式、“文化德育”开展途径等中心问题,提出“1234推进策略”,即构建一个“文化德育”课程,发展两支高素质的“文化德育”教师队伍,优化“评价、联动、科研”三大机制,开发人文德育、生活德育、风雅德育、幸福德育四大途径。以此切实保障“文化德育”有据可依、内涵丰富、师资引领、真实落地。

  2.课程开发,构建多元课程体系

  课程,是让文明落地生根的保障,是“文化德育”的主要载体。番禺区教育部门整合全区资源,构建思想形态先进、主题内容丰富、框架结构系统、文化特色鲜明的“文化德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从国家课程、区级课程、校本课程三个层面出发,层层递进,特色鲜明。

  立足国家课程,发掘学科中的德育精神是“文化德育”课程的基石。2019年12月,番禺区举办“文化德育”成果展示现场会,沙湾镇各中小学提供了26节公开课,课程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将“文化德育”的理念融入到学科课程中,而这些课程正是沙湾镇学科德育课程教育的常态。由此可见,番禺区“文化德育”课程开发,并不是要摒弃国家课程,而是以学科课程为依托,发掘各学科文化中的德育精神,遵循价值导向、学科本质、情境链接、活动育人、持续发展“五原则”,更大程度达成学习目标和成长目标。

  立足区域文化,探索特色德育课程内容是“文化德育”课程的保障。2017年,番禺区教育部门从十二年一贯制视角入手,按照“一体化、层次化、递进化”原则,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组织编写《番禺区文化德育读本》(共4本),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内容涉及番禺本土人文、民俗、建筑艺术、名人等优秀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番禺区文化德育读本》的编写和使用从上层角度将番禺优秀文化进行整合,使“文化德育”活动更加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以文育德,形成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贯通、课内外深度融合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实施课程。

  依托地方特色,形成地方校本课程是“文化德育”课程的导向。番禺区教育部门注重将校本文化与德育教学相融合,发挥本土文化课程的育人功能,鼓励各校挖掘地方文化优质资源,运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向上向善的文化内容,以“地域性、文化性、系统性、活动性”为指引,积极构建基于优秀文化的校本德育课程。在此背景下,番禺区基本实现“保障全区各学校有符合品质要求的文化德育特色课程”的基本任务,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校本“文化德育”课程。如广东仲元中学基于民主革命先驱邓仲元的校史故事,围绕校史进行课程开发,形成“君子之风”德育课程;西村育才小学以自身广东音乐发源地之一的文化优势,构建“抚琴陶气质”育人体系,走出一条“风雅教育”的文化德育之路;星海中学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人文精神为核心,形成“星光计划”德育课程等。这些校本课程都深度提炼当地优秀文化内涵,通过丰富的德育活动将文化植入学生内心,使其一举一动都带有文化韵味。

  番禺“文化德育”形成了一套囊括国家课程、区级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充分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纵横贯通,德智融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有效保障。

  3.实践活动,浸润学生成长

  知识和实践是实行文化德育不可分割的整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文化德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学习上远远不够,实践与活动是“文化德育”的生命源泉,让学生切实行走在文化环境之中,浸润于文化氛围,在文化的熏陶中逐渐树立生命品格。番禺“文化德育”坚持走实践育人之路,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文化实践活动,依托校内综合实践课程和校外社会大课堂,增强“以文育德”的自信心、自觉性和实效性。

  实践活动包括学生社团活动、各类主题文化教育活动、各种文化互动与交流以及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丝竹之声,三日绕梁,不绝于耳”,走进西村育才小学,古色古香的朴雅堂演奏厅里传来《雨打芭蕉》《金蛇狂舞》《彩云追月》等广东名曲,在幽幽丝竹之声中,学生们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培养气质,而这些曲目的演奏者都是学校民乐社团的学生。社团活动是培养、激发学生文化兴趣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一技之长,不断丰富自身艺术底蕴和综合修养,涵养心灵,收获成长。

  明确基于何种目的开展主题文化教育活动是“文化德育”有效进行的前提保障。在“文化德育”历程中,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文化活动,如“千人校园记者编报大赛”,用学生文化视角,通过观家乡新貌、看身边变化、听身边故事,了解中国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和精神风貌,感受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增强幸福感、安全感、责任感,自觉担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由此可见,开展文化德育活动,要明确“以文育人”活动目的,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弘扬主旋律,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理性文化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研学旅行是走进文化、探索文化的必要保证。研学课程始终坚持“为学而游,游中博学”的基本原则,在游学中拓展、探究文化。番禺石壁小学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广州南站周边村落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对周边村落古建筑中的祠堂文化、民居古宅、河道桥梁、庙宇凉亭等进行探究和交流记录。行走于古镇之中,于街边小巷、祠堂古宅中触摸历史,聆听历史故事,发现、发掘、品读当地文化,在学生内心植入一颗“感悟历史,热爱家乡”的种子,形成热爱番禺、热爱石壁的家乡情怀。

  4.头雁引领,建设师资队伍

  教师是“文化德育”理念落地的实施者,拥有良好精神品格、文化素养、实践智慧的教师对学生人格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也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推进“文化德育”工作,番禺区教育部门始终围绕“自励修身、育人情怀、文化自觉”三方面开展师资培训,强化教师德育理论、德育技能和德育科研能力。

  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德育工作开展提供人才保障,让文化在教师队伍中先行流转。番禺区教育部门始终坚持“两手抓”政策,即推动德育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发展。

  德育骨干队伍建设重视“两室一校”的建设和辐射影响,“两室”指名德育干部工作室和名班主任工作室,“一校”为文化德育实验学校。

  名德育干部工作室和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立为全区教师提供了培训、学习的平台,在提高教师文化德育素养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3年间,全区共成立6个区名德育干部工作室、25个省市区级名班主任工作室,编写《番禺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手册》等30余本德育工作指引,开展新入职班主任培训、德育干部培训、学校反欺凌应急技巧培训、“文化德育”课程构建和实施培训等一系列培训课程,大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调动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到“文化德育”工作中来,推动了德育研究、德育培训和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近两年组织教师培训超300多场次,辐射近7000多人次德育教师。开展线上网络交流活动,建立4个工作室交流群,为3000多名班主任提供研讨学习的新路径。在如此高质量的培训、交流下,番禺区教师在“文化德育”、专业素质方面迅速成长,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2018年,广东省班主任技能大赛上,番禺区石碁中学的谢美云老师以《我们班的“911”》教育故事斩获一等奖,初丹等8名教师被认定为广州市第四批中小学名班主任,刘永志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展示了番禺区教师队伍的高素质、强智慧。

  在德育骨干队伍建设中,番禺德育注重发挥“一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充分挖掘各中小学校本文化资源,保障“文化德育”全部落地,番禺区推行“文化德育实验学校”与“文化德育结对学校”合作计划,构建发展共同体。通过理论学习、课题研讨、参观学习等方法,充分发挥“文化德育实验学校”的领头帮扶作用,帮助结对学校切实解决自身问题,推动学校“文化德育”发展。

  在学校德育中,育人之责不仅仅停留在班主任的肩膀之上,学校内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和思想,因此,番禺德育在师资建设过程中,注重提高全员教师课程德育的意识和能力,鼓励教师探索学科课程中的育人价值,促进德育与智育深度发展,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推进德育的任务。

  5.评价引导,打造文化之窗

  为切实督导各校“文化德育”实施情况,推动“文化德育”全覆盖,番禺区教育部门着重以评促改,形成了一套“学校自评—镇街教育指导中心评估—区级德育部门督导”的完整德育工作评价体系。通过评选“文化德育优秀学校”“文化德育优秀实验学校”“文化德育优秀项目”,让每一所学校都动起来,积极参与到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中来。

  “叔叔您好,这里是我们的仓颉轩,是我们的书法室。这个命名来源于中国文字的造字始祖,他在汉字的创制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南华小学“小导游”周义尧向来自港澳的参访老师介绍学校的语言中,流淌在学生血液中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清晰可见。随着番禺区“文化德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学校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影响力方面不断增强,以学校为窗口,打造文化输出阵地,成为建设番禺“文化德育”新高地的重大意义。

  6.多方联动,创设文化氛围

  学校不是一座孤岛,其育人目标的实现与社会各界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以学校为窗口,向全社会辐射文化德育影响,寻求社会各界联动,形成“以文育人”的大环境氛围,使学生始终浸润于文化环境之中,逐步形成文化品格,是番禺德育“文化育人”的重要手段。番禺区以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区德育为核心,统筹协调,寻找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契合点,将学校、家庭和社会连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将德育教师队伍扩大至全体学科教师和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体系。

  家校联动,开展“三送教”活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为推动家庭教育发展、形成良好家风文化,番禺电台特别推出《家教有方》栏目,从学习篇、情感篇、行为篇、人格篇入手,普及科学育儿知识,解答家长在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形成良好家庭文化氛围;打造“番禺终身学习云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

  校社联动,整合社会资源,为学校文化育人实践活动提供保障。2017年,番禺区“文化德育大课堂”项目正式启动,先后建立了9个“文化德育”基地,为“文化德育”实践课程提供资源,将德育工作从学校带到社会,实现校企共育、校馆共育;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携手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社区联动,2018年,番禺社区立足于本土特色,倾力推出“行走中的学习”项目,并陆续推出12条“行学”路线,组织学生和家长行走番禺、认识番禺;建设生态文化科普基地,举办生态文化科普活动;建设文化产业基地,提供一站式优质文化体验;启动“一村一品牌”创建工作,建立特色鲜明、品牌突出、水平较高的文明示范村……在社区建设中寻找文化教育的生发点,让文化的影响渗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随处可见,融为一体。

  此外,番禺区一直致力于丰富人民生活,打造“我们的节日·传统节庆系列文化活动”,创设民俗文化活动品牌;举办“星海合唱节”“星海艺术节”活动;举办“我爱诗词”中小学生诗词大赛……一系列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浸润式教育使德育焕发勃勃生机。

  番禺德育致力于建设“文化德育”新高地,充分发挥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力量,多方联动发展,营造文化氛围,弘扬文化精神,形成教育合力。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创设“文化德育”大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7.科研突破,形成文化内驱

  科研作为“软实力”,在“文化德育”工作中发挥着“突破”意义,番禺区注重“文化德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力求在科研过程中将优秀文化转化为教师成长的内驱动力,番禺“文化德育”在课题引领、科研创新等方面喜报频传。2017年,番禺区“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小学文化德育策略研究”“文化德育引领下区域推进家校深度共育的案例研究”等15项省市级课题立项;2018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基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中小学幸福课程研究”顺利结题,2019年“‘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小学文化德育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课题顺利结题,课题成果获广州市德育创新成果一等奖,同年,获批区级立项“文化德育”专项课题85项……

  依托德育基础管理与科研创新工作,努力探索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路径,不断丰富德育工作的经验库、成果库,提升本区德育水平,番禺德育为其他教育者进行德育工作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抓手。

  8.以人为本,多重途径促发展

  番禺“文化德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抓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生活德育、人文德育、风雅德育、幸福德育为途径,以“真”“善”“美”“乐”为内涵,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阶段逐步实现“培养责任担当、根植人文情怀、培育修养之美、促成乐观豁达”的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生活”是滋养文化、道德的土壤,番禺德育注重在生活中开展德育,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人真事、真实情境中培养真情实感,逐步形成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德善”是生而为人的心灵基石,人文德育以优秀文化为背景,开展各类节目、纪念日等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活动,形成高雅品德、培养人文情怀;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本,风雅德育注重通过艺术课程教育,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乐观豁达是积极向上的人生品质,幸福德育以提升学生积极人格品质为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进取的人格素养。

  纵观番禺“文化德育”的实践轨迹,其实践价值集中体现于番禺“文化德育”模式的建立,即确定一个课程体系——挖掘优秀文化精髓,构建国家、区域、校本课程三级体系,在活动课程中感受文化,浸润成长;带动两支队伍发展——提升教师文化水平、人格魅力,促进德育队伍、德育骨干队伍建设;确立三大机制——评价机制、联动机制、科研机制,创设文化氛围,于科研创新中探索“文化德育”内核;明确四个途径——人文德育、生活德育、风雅德育、幸福德育,多元途径助力实现番禺“文化德育”的培养目标。

  考察这一模式,其亮点还体现在:

  兼容并包,拓宽德育内涵,广纳优秀文化,以打造中国心为核心,实现现代思维发展,培养现代公民;营造“大文化”氛围,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体系,让学生始终浸润于文化环境之中,接受潜移默化、润泽心灵的影响;视野宽广,辐射带动,从“文化+”视角出发,开发“文化德育”课程,打造番禺“文化德育”名片,让学校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优秀文化传播发展,打开教育格局,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以学生之手书写番禺故事,以学生之口讲述广州文化,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教育新高地。

  “文化德育的终极目标和任务是立德树人,希望我区的学校在利用优秀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个问题上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探索出一个既有广泛代表性,又有地方特色的德育范式,为广州乃至全国的区域德育工作提供经验。”番禺区教育部门领导说。

  (王文彬 徐高岭)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