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础教育> 文章详情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十八中学 “双自+”模式 打造未来学生核心竞争力

  吉林省吉林市第十八中学 “双自+”模式 打造未来学生核心竞争力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升级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应该把握时代的脉搏,敢为人先,要走在一个时代前面,而不是被动被一个时代拖着走”。在很多学校仍在观望教育信息化时,吉林市第十八中学已在校长宋彬的带领下开启一场智能化的课堂革命。这条探索之路让第十八中学成为“互联网+”教育方面的典型代表校。2017年,吉林市教育部门在第十八中学召开地区教学管理开放日,专题推广“双自+”(即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自我互助管理、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课堂模式。2018年5月《“微智”伴我成长——微智课堂模式探索》被教育部门基础教育机构和中央电化教育馆推选为“2017—2018年度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成为吉林省入选的仅有一所高中学校。学校成为“全国中小学翻转课堂实践共同体”32个会员之一,也是东北三省仅有的成员单位。

  根植创新沃土,“双自+”书写育人华章

  吉林市第十八中学始建于1958年,1978年被吉林省政府部门确定为吉林省首批重点中学。自从吉林市行政区划调整(包括撤销郊区建制)后,随着招生政策的改变,第十八中学面临生源极度匮乏和生源质量急剧下降的事实。由于地域关系,来该校就读的初中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周边农村,就读高中的基本上都是中考成绩较低的学生,而且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村。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环境的差异,与城区学生相比,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存在自信心不够、自主学习能力偏低、习惯养成不足、缺乏追求意识、中考失利心理落差太大等问题。如果不扎扎实实地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仍然遵循以往的教学方式,学校确立的“让每一名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为每一名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奠基”的办学理念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学校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全封闭的寄宿制中学,绝大多数学生为住宿生,脱离家庭、脱离父母、脱离亲人的集体生活是他们的主旋律,而脱离老师的监督、脱离家长的监管,很容易出现教育的空白时段,也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提升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质量,如何让他们把课堂之外的时间利用得更有价值和更为有效呢?2013年8月,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为了适应该校处于特殊地理位置而带来的特殊学情的教育需要,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双自”即“自我互助管理、自主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2016年升级为“双自+”教育教学改革)。

  自主合作学习的课程改革模式,创造信息化教学新范式

  课改路上,信息化手段找突破

  2020年3月,学校线上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全学段、全学科开课,就连体育课都在线上直播完成,和平时校园授课效果一样。全校师生为什么能这么快进入角色“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自学校开展课程改革以来,始终坚持把如何培养“学生终身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把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自我发展潜力作为根本任务。

  从2013年起,学校开始进行“双自”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自我互助管理”是指“我们的事情我们互助管理”,包括“自我管理”和“互助管理”两个方面。把班级管理交给学生,通过全员参与管理,在相互管理和相互教育中完善自我,共同进步。教师的管理从苦口婆心的台前走到润物无声的幕后,走进了学生们的心里。

  “自主合作学习”是指“我们的学习我们自主合作”,包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两个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建立自觉的、严格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机制。任课教师从讲台之上走到了讲台之下,走到了学生的课桌中间。

  “自我互助管理、自主合作学习”的载体是各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通过“自我互助管理”和“自主合作学习”来实现应该达到的教育教学目标。首先要分组合理、科学,包括小组人数、学生归组原则、座位排列等。其次要组内分工到位、合理,如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检查员、学科长、学科首席、纪律组长、卫生组长、作业组长、宣传组长等,并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再其次要加强小组文化建设,如小组精神、学习口号、奋斗目标等。最后要制定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评价标准,包括纪律、学习等各个方面,并统筹管理所有学习小组,由班级主要干部、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负责。

  在自主学习环节,教师们将学生难理解、易错题录制成微课,做成二维码配合习题和课堂练习一同下发,方便了学生随时扫码学习。“不懂就扫,码上讲解”。一轮课改中学校教师共录制微课万余节。教育教学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学生和刚入学时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自信了、主动了,变得会学习、有追求了……总之,变得令人刮目相看了。

  2016年,学校审时度势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出课堂教学2.0模式改革——“双自+微课助学”“双自+平板电脑”“双自+在线作业”“双自+智能提分”“双自+思维导图”,五位一体使“双自+”模式的课堂评价更及时,提问方式更多样,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更全面,学生学习娱乐性更强,师生沟通更便捷,学习过程更透明,学习成果积累更有时效性,微课助学,智慧引领,合作与导图相得益彰,构建微智课堂,真正做到“无微不智”。

  发展途中,创新思路促提升

  教学中教师采用电子书包,学生利用平板电脑作为终端服务器。课前利用微课预习,完成导学案落实基础;课上借助智慧平台即时评价,大数据打造信息化课堂;课后完成智能作业,推送针对性练习,进行个性化辅导,提升学生能力,实现微课辅助学习,极大提升了课堂效率。如使用电子书包中的即时评价系统,系统自动统计练习进度和准确率,学生既可以互评客观题目,也可以结合随机抽取、对比分析、小组对抗功能优化合作学习,还可以使用系统中的错题本、好题本、成长记录等。这些都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知识只有构建成体系才能转化为能力。针对微课的碎片化学习特点,引入思维导图进行整合,两者互相弥补、相得益彰。思维导图引入到微智课堂中的有益尝试,逐步完善了“微智合导”体系。

  自2016年以来,学校推出了“名师引领,自主提升”智能作业,真正做到“无微不智”。2018年,“智能作业”已在大学区内得到全面推广。累计推出智能作业12期,两万余名学生使用,录制微课22000余节,超30万次浏览量。为提高课改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已完成校本资源库建设,实施线上推送作业,教师批改、答疑等建设项目。

  在寒暑假作业上,第十八中学实现了“不懂就扫”、把自己的老师“带回家”的“寒暑假智能作业”。从2016年暑假,老师们将习题汇编成册,推出了“暑假智能作业”,这种做法颠覆了传统作业方式,实现微智课堂再一次跨跃性探索。“不懂就扫”,把自己的老师“带回家”,真的是“无微不智”。第一期作业395节微课,672名学生使用,26849次点击。2017年末,第十八中学负责联合学区4校命制“寒假智能作业”。

  第四期假期智能作业,告别“码书”,在线“来习”。将“不懂就扫、码上讲解”、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老师全程“陪伴式”的学习,升级为在线作业+智能提分的综合提升系统,这种基于大数据下的智能AI推送,让“一对一”个性化出题、针对性讲解、过关式斩题成为现实,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到一条提高成绩的快速通道。

  就这样,“不会就问,扫码学习”的学习模式逐步走入孩子的假期生活。从初一到高二5个年级的1120名学生总点击观看量达64235次,微课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学习、反复观看,用来突破难点的优势在这个假期再次得到了证明。2019年第九期“暑期智能作业”累计7万余次的阅读使用量,再一次说明智能作业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从大数据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东方发白的黎明、阳光正足的晌午、迷人的黄昏,还是万籁俱寂的深夜,都有正在奋笔疾书、专心思考、反复观看作业讲解的学生。

  自我互助管理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让学生终身受益

  当一个家庭把孩子交给学校,几年之后学校会还给他父母一个怎样的孩子?除了学会自主学习,还要让每一名学生终身受益。万丈高楼平地起,以育人为本,帮助每个学生成功,培养合格人才,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低进高出——让普通者变优秀,高进优出——让优秀者变卓越,这些是第十八中学永远不变的教育追求。

  第十八中学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会说话,让每一面墙壁、每个景点都充满人文气息,于无形中给学生以文化熏陶。学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编制了全学段德育课程校本教材《放飞生命的绿洲——德育课程实施方案汇编》,形成了独立的课程化德育体系。从日常管理、校园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环境育人、家庭和社会教育等方面,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分别制定了德育课程方案,力求达到各年级纵向衔接、分层递进,整体构建适应全面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开发了多样、扎实的学生德育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学校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来影响和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比如:开学典礼、优秀班级(寝室)评比、运动会(包括趣味运动会)、“嘉年华”文艺会演、重要节日庆祝、纪念“一二·九”文艺会演、红歌大合唱、汉字听写大会、诗词朗诵大赛、书画比赛等。

  学校不断探索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丰富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和方式、方法,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心理咨询制度》《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管理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日益完善。建设标准化、专业化、科学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心,开启学生美好的心灵之旅。

  互联网本是一把双刃剑,第十八中学利用互联网探索的“双自+”办学模式,无疑是去芜存菁,引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和自我互助管理,不仅突破了学生学习难点的教育难题,而且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在这样的办学模式下,学校已经建立了信息技术模式下的教学管理制度、科研培训制度、常规检查制度。同时,第十八中学还发挥着强大的带动辐射作用,将学校的做法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地区内外的一些学校分享,带动该校周边学校成功地迈入到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中。未来已来,在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第十八中学学生已然掌握了信息化应用新技能,这必将成为新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刘大成 赵松军)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