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苏州城市学院 持续耕耘 改革创新多元化人才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知识面单一的人才显然不能满足时代需求。苏州城市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立足地方,放眼世界,以生为本,培养新时代的“破壁”青年。

  苏州城市学院的前身是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建院于1998年,学校坐落在苏州古城西南部苏州国际教育园内,毗邻太湖风景名胜区石湖景区,山水涵养丰足,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学校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社会责任感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苏州城市学院秉持“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名校、创新活校”四大战略,多元化育人,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和苏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新征程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生为本,筑基扬帆

  苏州城市学院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潜心探索人才培养多元化道路。学校的专业设置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指向,立足苏州、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特别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坚持“文、理、工、经、管、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了以工科类专业为基础,以经管类专业为优势,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文理融通交叉、国际化人才培养为方向的学科专业格局。

  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前提是“以生为本”的培养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苏州城市学院旨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课程,迈向成功的个性化发展之路,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助力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首先,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学校构建跨学科专业、重文理交叉、融通识技能的课程体系,真正探索“学制弹性化、课程菜单化、学习个性化”的灵活与原则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其次,优化选课制度。学校充分实现学生跨专业跨年级选课,以选课优先策略助力优秀学生提前毕业。再其次,创新学生转专业制度。学校尊重学生专业兴趣,每一名学生都有申请转专业的权利,根据学业成绩过程化考评及特长考评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学生转专业工作。最后,建立行为学分制度。认真记录学生参加的各项活动和奖惩情况,实施学业和素质双轨评价。

  学校多措并举,提供线上线下混合课堂,激励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推行课赛合一的教学改革,创设国际化交流平台,实施技能证书认定学分制度。毕业生沟通能力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较强,60%以上在苏州地区就业,受到用人单位的赞誉和好评。学校获评江苏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较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多元培养,垒砖定向

  学校以生为本,探索建立了多元人才培养体系,拓宽学生职业发展前路。

  一是书院制人才培养体系。书院制对大学推行通识教育、促进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促进个性培养。苏州城市学院的书院制建设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总目标,以“知文正行”为书院院训,以“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为导向,组建工科基地班和文科基地班;以导师制为基础,在多元化的学科背景中培养有跨学科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拔尖人才。书院坚持以立德为先,强通识、强基础、强实践,以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建设善学善思、先忧后乐的“书院文化”。

  二是校企合作微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苏州城市学院精心打造的“微专业项目”主动响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的需求,为学有余力的本科生提供了解国家战略与地方主导产业及其发展新趋势,满足区域新兴产业链、创新链需求的跨专业学习机会,是培养新时代所需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与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园促进会、苏州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携手合作,开设首批微专业。微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体系既包括行业前沿理论课程,又包括丰富的实践课程;教学团队由本校教师和跨院校专家学者、优势行业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组成。

  三是职普融通人才培养体系。苏州城市学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主动融入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目前,获批职普贯通培养项目数位列江苏省本科高校前列,携手苏州市、无锡市的6所高职院校开展各类贯通培养项目10项。贯通培养项目涉及的专业都围绕城市建设与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不仅切实搭建了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立交桥”,而且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适用人才支撑。

  四是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苏州城市学院意识到培养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合作意识、国际视野和包容精神的德才兼备的高水平拔尖人才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主题。苏州城市学院目前与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拥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两个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金融学、新闻学、英语三个专业中美高校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学校设置专项奖学金,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及管理人员出国进修,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意识。近年来,每年通过学校交流项目出国学习的学生达400多人,数十人获得美国乔治梅森大学、鲍尔州立大学、爱达荷大学等友好学校授予的优秀毕业生称号。多次获评《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特别贡献奖,2022年获评该项目先进单位。

  产教融合,借力寻风

  多元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多元化教学资源的支撑。苏州城市学院借助当地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的力量,为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赋能增量,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条件。苏州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城市,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及高质量发展中,需要大量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苏州城市学院抢先布局,立足“城市”和“应用”,以优势学科为基,面向重点和新兴产业,突出新工科与新文科建设,着力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强化相关专业内涵建设,实现专业人才与地方产业链需求充分对接。学校主动融入苏州发展全局,与吴中区、苏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与苏州康养集团、中国电信苏州分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等200多个单位建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与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天平山风景区等多个单位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产学研用联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产教融合发展,与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吴中机器人产业园、吴中生物医药产业园共建产教融合基地。

  学校产教融合的成果不仅体现在省产教融合品牌专业培育点建设、省产教融合一流课程建设、校级产教融合基地建设等方面,还瞄准“健康中国”筹建康养产业学院,瞄准苏州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筹建“专精特新”产业学院。

  此外,学校成立苏州发展研究院,成立文正智库并成功入选苏州市第二批新型智库。以扎实有力的研究成果为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城市更新、文旅服务和创新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与决策建议。

  创新发展,奋力远航

  苏州城市学院明确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建构融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产教融合机制、质量评价要素的整体性多元人才培养方案和路线,形成有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密围绕“以生为本”人才培养理念,与时俱进,“五育并举”,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地化”,聚焦苏州新兴产业,培养与之需求匹配度高的人才,提高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和贡献度,促进校企政地共生共荣。

  二是创新课程体系。创建集实践能力训练、实践创新意识培育于一体,理实融合的新型课程体系。在控制总学分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实践学分、增设新生专业导论课、创新实践课和校企合作课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潜质,同时带动教师课堂教学革命。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优化“实验、实习、实践教学、实践活动、毕业设计”贯通式实践教学路径,强调因材施教。学校专门成立了新工科实践教育中心和“三创”学院,在创新实验项目训练、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研究中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学到创新创业真本事。形成了坚持实践导向、由基础巩固到能力提升再到自主创新“螺旋式上升”的可持续成长路径。

  四是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地政企协同育人机制。以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与区域内知名企业“联姻”,共享资源和师资,开展微专业项目,开发产教融合型课程,以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为平台,建立多元人才联合培养长效机制,并成功获评苏州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苏州城市学院致力于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已为社会输送本科毕业生5万多名,活跃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学校踔厉奋发,敢闯敢为,持续耕耘,呈现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可喜局面。在转设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瞄准国内一流应用型高校的建设目标,奋力远航。(施盛威)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