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鲁迅美术学院 构建“影像制作”课程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作为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高等艺术学府,鲁迅美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学校立足专业优势,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培育和造就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探索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导向的课程建设。

  学校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开设“影像制作”课程,进一步推进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影像制作”课程是鲁迅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基础,综合戏剧影视理论和戏剧影视实践,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类课程,是提供学生演练影视理论、视听语言、影视美术设计、影视灯光、影视造型和影像设备等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并展现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综合素养的专门课程平台。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

  探索专业课程建设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通过活动影像讲述故事、表达情感、传递价值观念。“影像制作”课程将影像制作作为技术实现手段,借助电影这种大众艺术形式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资源,为影像表达提供素材、灵感和养分,提炼社会现实意义。“影像制作”提炼传统文化精髓作为课程的表现内容和审美风格,引领学生感悟历史、传承文化,实现戏剧影视美术专门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

  在课程建设中,“影像制作”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和彰显中华人文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收集课程案例资源,结合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大纲,布置课程任务,建设课程素材库和案例资源库,打造了科学系统、丰富深刻的课程体系。

  立足专业理论基础

  完善各环节设计

  学校结合课程专业知识规划课程建设,依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视作品鉴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视作品翻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影像制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影像作品述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影像作品推广”等内容,循序渐进设置课程环节。

  在“鉴赏”环节,课程结合视听语言等影像制作专业知识,带领学生鉴赏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影视作品。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小城之春》的视点、构图、长镜头和中国传统的诗性品格,让学生了解根植于中国戏曲、中国绘画中的影像风格。

  在“翻拍”环节,课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个人为主,以小组协作为辅,指导学生翻拍优秀影视作品的经典片段。学生在翻拍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复原影视作品的景别、构图、灯光、调度、运镜、服化道和场景设置,进一步将影像制作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锻炼创作能力和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在“题材挖掘”环节,教师指定选题范围,结合学生小组的兴趣意愿,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创作影视剧本。教学实践中,教师指定“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为创作主题,学生小组查阅资料、热烈讨论,确定了“神农尝百草”“女娲造人”“女娲补天”“上古神兽”等选题,分工合作开展剧本创作,以全新视角演绎古老神话。

  在“影像制作”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担任导演、摄像、演员、灯光、剪辑、摄影、美工等剧组角色,根据“题材挖掘”环节完成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剧本进行影像化创作。以《神农尝百草》为例,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结合默片样式,制作了一部情节完整、影像简明、富含影视技巧的电影短片,充分展现了美术素养和专业水平。在另一部短片《女娲补天》中,女娲古风造型突出,动作场面剪辑利落。学生在创作中注重气氛的营造,并初步尝试了神话及打斗效果的特效制作,还用无人机拍摄了一段女娲载歌载舞的升降长镜头,令人印象深刻。

  在“作品述评”环节,师生共同鉴赏学生制作的神话题材电影短片。围绕短片的选题、叙事、构图、运镜、灯光、服化道、置景、场面调度和影像剪辑等方面,各抒己见,互相比较,分析优秀作品的成功之处,反思各自作品的不足之处。经过讨论,学生充分认识到作品的问题所在,寻找修改提升的空间,如剧本应仔细推敲以更符合影像化需求、加强分镜和氛围图的前期制作、积极应对后期拍摄过程存在的与前期构想不同的变数、进一步完善拍摄前的准备工作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了景别选择、运镜、灯光、置景、构图、剪辑及摄像技巧对故事讲述、理念传达、氛围营造和影像风格的重要影响,有效提升了学习实践热情,强化了影视创作基本功。

  在“作品推广”环节,学生结合述评环节的师生反馈进一步补拍、重拍并重新剪辑,将修改后的短片以作品汇报的形式进行集中展示交流。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积极将影像作品报送学校及社会的各级各类竞赛,以赛促学,通过展示、竞赛等环节,让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影像作品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课程效果及反思

  “影像制作”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导向,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着力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影视化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影视化作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和社会价值。学校将进一步扩大课程的选题范围,将历史题材、现实题材与爱国主义主题、廉洁奉公主题等纳入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以影像化手段为形式,实现两者有机融合,不断深化作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随着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课程作品的表现形式也将进一步升级,不断丰富影像化的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在有声电影短片、系列短剧、平面动画短片、三维动画短片等作品的创作中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影像制作”课程将继续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内容导向和审美要求,培养优秀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人才,运用丰富多样的影像艺术形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贡献力量。

  (唐永华 刘鹏)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