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思政引领 践行工匠精神

  在守好课堂教学“责任田”的基础上,各类课程都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形成“大思政”协同育人效应。高等学校在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课程思政引领全体师生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全面提升学生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源不断地输送品质佳、技术硬的高素质人才。

  践行工匠精神

  教师引领是关键

  在践行工匠精神的过程中,高校教师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就需要以德施教。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把自己培养成在学术上、教学上具有工匠精神的先锋和楷模,注重自身职业技能积累。第一,学院定期组织专题教学报告会、集体备课和学术研讨活动,助力承担形势与政策、概论课等课程任务的教师更新知识体系,如邀请顾强副教授作题为《迈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的报告,会后组织概论教研部20余名专任教师深入探讨将工匠精神培养融入课程教学体系的方式方法,做到入脑入心;又如与南开大学等5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人民网“数字马院”平台联合举行虚拟教研室集体备课会,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及时跟进并融会贯通,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青年。第二,学院支持教师利用思政课程教学与研究的优势,探索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理念、方法和途径,发挥课程思政的示范、引领作用。如致力组建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学团队,精心打造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研究方法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其中科学技术哲学课程获评广西2021年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该教学团队也同时获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第三,学院借助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通过科研育人、课程育人、思政育人的深度融合,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方面不断发力,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学院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设慕课学习中心,引入涵盖课程思政理论解读、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等内容的教学资源供教师学习,实现思政战线育人、育己。

  践行工匠精神

  课程建设是重点

  学院教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找寻学科专业知识与工匠精神的契合点,将知识教育同工匠精神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润物细无声。首先,学院严格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打磨教学内容,上好每一节思想政治理论课,坚定学生为民族复兴奉献青春磅礴力量的信念。值得一提的是,学院注重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跻身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行列,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连续3年进入前7%以内,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其次,学院发挥带头作用,与平行学院积极探讨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注入思政元素。如学院“中国近代史纲要”教研部党支部和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新闻系)举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共建研讨活动,会上重点交流如何在思政课和新闻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新闻工作者。最后,根据以往就业方向和就业数据统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教育工作,所以学院在课程设计上多层次、多角度设置教师技能相关课程,为教育事业培育大国工匠。

  践行工匠精神

  现代科技是媒介

  培育专业强、能钻研、肯付出、讲奉献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在为大国培养思想“工匠”。学院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比如,学院在广西大学微信公众号、“雨无声”全媒体平台、易班平台上推出和运行网络理论“微宣讲”栏目《辅导员说》,每期内容紧扣形势与政策,从政治理论到时政热闻,紧紧围绕说思想、说政策、说学习等内容进行网络宣讲,用贴近学生的语言和视角向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传递新思想和新理念,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砥砺学生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再如,学院利用线下VR虚拟仿真互动体验中心,建立“中共党史馆”“改革开放馆”“复兴之路馆”等静态场景,利用大空间定位技术开发“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南海及周边环境”等动态实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外的其他学科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有效补充和有益扩展。

  (郭雅玲)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