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融合·提质·创新 赋能吉林振兴发展——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建设实录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多年来,学校根植于吉林老工业基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坚持职业教育定位,谋划专业升级发展,2019年被教育部门确定为“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3年来,学校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全面启动“一个加强、四个打造、五个提升”十大建设任务,勇毅笃定,深化改革,为职业院校及吉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跨界融合组建专业群,服务吉林省“一主六双”发展战略

  学校主动对接吉林省主导产业链,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引领,跨界融合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两个大类的5个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组建国家“双高计划”重点建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紧密围绕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战略,对接吉林省卫星及航天信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面向以高铁“复兴号”为代表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以智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产业、以长影集团为代表的影视文创产业,培养创新与技术融合、技术与产业融合“双融合”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3年来,学校在聚焦高端产业、服务高端企业、定位高端岗位群,助力学生、行业企业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建设思路指导下,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90%以上,本地就业率8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5%以上,高新企业入职率50%以上,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和技术转型升级服务支撑。学校服务中车长客股份、长光卫星、一汽集团等区域支柱企业,协同扛起“一主”之责,推动长春与各市州产业互补,促进“六双”融合发展。

  深化“三教改革”,全力打造职教业界标杆

  腾笼换鸟,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团队。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制定适合学校师资队伍模块化发展的制度体系,设计了教师分层分类标准,通过引培并举、赛证融通等举措,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发挥模范引领作用,成立3个大国工匠工作室和31个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工作室,创新“项目实战导师制”“校企双向双制新型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岗课赛证融通”模块化教学体系,实现专兼职教师分工协作。专业群建有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支、吉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拥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人、全国最美教师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吉林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吉林省技术能手10人、长春工匠15人。专业群骨干成员主持并参与完成数字媒体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4个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工作,网络系统规划与部署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标准起草工作。

  精益求精,推进多形态立体化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学校基于多年来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经验积累,结合企业项目实例,将“云大物智移”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案例设计,推进项目化课程、立体化教材等新形态教学资源建设,全校立项在线开放课程180门、综合技术技能课程90门,开发新形态教材90部,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在线开放课程32门,已经出版新形态教材26部,有6部教材入选国家“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其中《网络安全与防护(第2版)》教材荣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革故鼎新,开展多模式混合教学改革。学校启动了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通识基础课程筑基计划,以“非商融商、非信融信”的理念为指导,建设了涵盖红色主题教育、经济与管理、信息技术、生命与健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多个领域的职业通识教育空间,开发40多门职业通识基础课程。学校与清华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合作,全面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通过两年来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实践,开发了一大批优质在线资源,获评吉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大部分专业教师都建立了特色鲜明的SPOC,这些优质在线课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校积极组织开展教学能力竞赛、技术技能竞赛、教学案例分享、教学成果评选等活动,3年来,学校获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师生参加技术技能竞赛获国家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省级获奖逾百项。

  政行企校联动,提升社会服务效能

  成立校企合作联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于2018年联合百余家企业成立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联盟”,并将每年的12月21日确定为“1221校企合作日”,截至目前已经连续举办4届,会议主题分别为“校企联盟培养及产教融合技术研发服务中心”“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和企业大师学校工作室”“产业学院及职教集团”“中高职人才培养联盟及职业本科工作研讨”。学校与联盟企业签署共建产业学院协议,在产教融合共享校企合作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共建职业教育体系、共建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学校治理创新等方面开展工作,推进产学研融通创新,优化高校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搭建政行企校合作平台,赋能吉林省产业振兴。2020年在长春市政府部门督办下,学校挂牌成立长春市应急管理教育培训考试中心,负责长春市应急管理部门所辖各系统人员的培训与考试工作,两年来共承接培训及考试2万余人次。学校自主开发的“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线上培训系统,在吉林省暨长春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中被评为“十佳终身学习活动品牌”,并被“学习强国”平台推送。2021年下半年,学校揭牌成立了长春乡村振兴人才学院,围绕乡村振兴、人才振兴,开发了网络技术、农业技术、电商技术等学习课程包及教学资源近百个,以村组干部、乡村振兴实用人才为培训主体,举办“全市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等5期专题培训,共有496名基层干部参加培训,拓宽了学校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领域。学校秉持“以技启智,技能强校”的理念,积极参与承办技术技能竞赛,近3年来承办吉林省级、长春市级技能竞赛50余项,2021年6月教育部门高职组“软件测试”赛项、2020年9月交通运输部门首届全国技能大赛轨道车辆技术项目交通运输行业选拔赛均在学校顺利完赛。

  提升技术服务水平,跨境融合输出标准

  技术研发求创新。学校建设8个产教协同研发服务中心和29支校级教师科技创新团队,通过与一汽解放、长春市新金享冷弯型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基于真实项目真抓实干,提升专业教师实践教学、应用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能力,2021年4月获批教育部门首批教师实践流动站试点建设单位。自2020年8月,专业群分期分批派驻教师进站,与企业工程师组成团队,协同开展设备改造等应用技术研发项目,3年来,教师下企业进行6个月以上顶岗实践200余人,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

  创新创业谋发展。学校依托“国家众创空间”建成信息创新创业、工程创新创业、汽车创新创业等孵化基地,累计入驻企业50家,孵化大学生创业团队22个,累计创收资金460万元;举办44期GYB(创业意识培训)、SYB培训班、KAB创业教育培训,总计培训4000余人次。其中网络技术专业群自主开发了17个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和16个业务流程,取得软件著作权10项,研发成果已推广到省内10余所院校。

  跨境融合输标准。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参与教育部门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建设项目,研发了“车身及汽车舒适系统维修”专业教学标准,通过赞比亚职业教育和培训管理局(TEVETA)批准,成为“赞比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学校在赞比亚成立了“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长职分院”,2022年在赞比亚正式招生。学校参加了“鲁班学堂”职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成立“中文工坊”,参加“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推进“中文+职业技能”等工作,先后获得“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会员单位、“中国—中东欧职业教育国际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成员单位称号。学校放眼世界,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为“走出去”中国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中国的职业教育标准和教育成果,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长职方案”和“长职智慧”。

  科学谋划转型发展,助力长春“六城联动”

  在3年的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历程中,学校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建设为引领,不断完善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类型,搭建科学的专业层次结构,开展提质培优工程,重点建设10个省级特色专业群,带动学校64个专业整体转型升级,形成了“1+10+N”3个梯度协同发展的专业建设新格局。

  目前,学校举办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工作已被纳入吉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模式,从多校区办学功能、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人才强校、科研兴校、国际合作和基础办学条件建设等方面统筹谋划,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建设工作。

  未来,学校将在“双高计划”建设中提质增效,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设中转型升级,积极响应长春市关于加快打造国际汽车城、现代农业城、“双碳”示范城、科技创新城、新兴消费城、文化创意城,实施“六城联动”的重要部署,继续完善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内涵建设,面向当地支柱产业和重要企业,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积极落实“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努力为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和长春市“六城联动”产业布局发挥“城市高职”技术技能人力支撑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作用,为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迟恩宇 方振龙 张传慧)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