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端访谈> 文章详情页

坚持“动态清零” 强化校园疫情防控

  坚持“动态清零” 强化校园疫情防控 ——专访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儿少卫生中心主任马军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时期,教育系统疫情防控面临复杂严峻形势和挑战。围绕“教育系统必须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这一主题,本报记者对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儿少卫生中心主任马军进行了专访。

  提高警惕,奥密克戎变异株给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新挑战

  记者:3月以来,具有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迅速蔓延至我国28个省份,您认为这一轮疫情给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哪些新挑战?

  马军:新冠病毒是全人群易感染。该病毒主要在彼此有密切接触的人与人之间传播。而学校作为人员聚集的场所,天然具有人群聚集时间长、空间距离短、人员接触面大等属性。

  目前全球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它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且感染病例多为无症状或轻型。这个特点对学校目前传染病防控制度中基于(疑似)症状报告的应对机制带来了新挑战,即基于症状报告的响应预案可能滞后于病毒流行,从而给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更大压力,需要提高警惕。

  记者:日前,一些校园内出现了聚集性疫情,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这反映了我国大中小学疫情防控工作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亟待各方合力解决?

  马军:学校作为社会防控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环节,防控措施要做到“更早、更快、更严、更实”。这也提示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在常态化基础上,要联通社区和医疗机构监测体系,健全多点触发的监测机制。一旦发现疫情,相关监测系统可以快速互通,触发响应系统,从而尽早切断传播途径。

  人民至上,科学理解并贯彻落实“动态清零”防疫总方针

  记者:面对疫情,为什么我们不能“躺平”?哪些因素决定教育系统必须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马军:“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防疫理念是我国政府决心的体现,坚持“生命至上”决定了我们不能像一些国家那样选择“躺平”或放弃抗疫。学校所面对的主要群体是儿童,儿童群体的免疫力比成年人要弱一些,一旦感染,对健康影响比较大。病毒带来的不良后果、既往应对疫情的经验、公众对抗疫的接受度和意愿,以及我国政府“尽一切可能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总体策略,共同决定了教育系统必须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记者:如何科学理解“动态清零”?教育系统实现“动态清零”的关键是什么?

  马军:坚持“动态清零”防疫总方针,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要科学理解其内涵。“动态清零”并不是要追求“零感染”,而是要求快速、精准控制住疫情。它有两个关键词——“动态”和“清零”,它是既往应对疫情的经验总结,是基于让疫情对学生学习生活影响更小的考虑。“动态清零”体现的是管理能力,不是“一刀切”,而是精准防控,精准地划分管控人群,精准地制定管控范围。

  多措并举,统筹推进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当前,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有哪些重点任务?如何统筹推进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马军:教育系统要深刻认识到疫情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丝毫不能放松,杜绝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抓严、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重点任务包括落实疫情防控长效管理机制、家校社区协同机制、多病共防措施和行动、日常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以及督导检查等。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行之有效的既定防控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严格落实校门管理,坚决把疫情挡在校门之外;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统筹协调力度,积极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与学校建立协同应对突发疫情机制;进一步升级家校协同防控,充分调动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全员参与支持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凝聚疫情防控合力。

  记者:疫情当前,我们在持续做好师生健康监测与管理的前提下,应如何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马军:近期,教育部出台了学生疫情防控期间学习生活健康指南,分别针对在校学生、居家学生、隔离学生和就医学生发布了健康建议,不仅涵盖了路径、措施这样的外部解决手段,还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在疫情下学生受到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特别是心理方面的影响。

  我认为,要引导师生和家长正确了解疫情的发展趋势,学会自我防护。同时,倡导师生和家长保持健康作息的生活,掌握积极的休闲娱乐方式,坚持体育活动,适当转移注意力。在渠道上,建议积极利用学校网站、公众号、微信群和QQ群开展师生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有需要的家长积极寻求心理援助。由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有序开展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心理辅导服务工作。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