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职教育> 文章详情页

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 优质培训服务“三农” 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 优质培训服务“三农” 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职业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服务“三农”发展方面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更艰巨的要求。首批国家级别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重庆市首批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高效利用培训切实推动乡村振兴。学校以重庆市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互联网+服务‘三农’”项目建设为依托,组建了由高校教授、科研院所等有关方面管理人员和培训资源领域的技术专家构成的项目建设指导专家团队,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网络环境下服务‘三农’培训模式”创新,切实满足“三农”培训需求,有效增强了学校的服务能力,促进了办学特色的彰显和办学品质的提升。

  搭建多维培训平台

  开发丰富培训资源

  学校根据开展“互联网+服务‘三农’”项目建设的需求,对信息中心设备设施进行升级,进一步完善“县、镇(乡)、村”三级培训网络。新建成4个村级培训示范点,直接对农民进行现场培训,并在各示范培训点建立培训网络教室,进行区域性培训服务,开展个别跟踪与指导和全程答疑,线下培训加强科技带头人和农业大户培训,整合他们的力量送教下乡、下村进户,实现公共培训平台培训资源全部利用和全县范围内培训的全覆盖。

  学校将培训项目紧密对接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切实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依托信息技术、机械加工、旅游服务、电子电器、建筑施工等专业集群,围绕服务“三农”培训需求,充分发挥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三农”技术专家和网络领域专家的指导作用,并邀请致富带头人和科技能手在平台进行经验交流,共建共享“三农”网络资源智库。垫江职教“三农”服务网现注册学员近5000人,访问量达58万人次,网络培训资源超过500GB,内容涵盖“三农”政策、农业气象、养殖业、种植业、农业大事件、病虫害辨识、土壤与环境、计算机应用、食品加工、电子电器应用、建筑施工、医疗卫生等门类,逐步形成了农业休闲旅游观光、计时机械加工制造、农村种植养殖与经营、闲置劳动力服务外包、农村电子商务等对接农业需求的品牌项目,实现了依托产业选项目、选好项目兴产业的目标。

  建设优质培训队伍

  创新混合培训模式

  “三农”培训对教师要求较高,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行业调研、企业考察等方式,聘请农业专家、能工巧匠及技术人员作为“三农”培训教师,并对培训队伍开展能力提升培训,还充分利用县内农科教和成人(社区教育)体系培训力量,充实培训队伍。加强“三农”管理干部教师培训,并外派教师到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农学院进行培训交流、观摩、学习和实践,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还聘请10余名县农业专家,让专家团队为农民提供在线实时指导和现场教学与演示,有效提升了学校服务“三农”培训团队的整体能力。

  学校积极开展培训模式创新,使培训目的更明确、方式更灵活、效果更显著。一是“定制培训”模式。根据当地“三农”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手段,达到按需培训。二是“资源共享”培训模式。通过服务“三农”平台网络资源建设,让农民能够通过网络共享培训资源。三是“流动培训”模式。根据需要派农业科技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到工厂和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讲解、示范、答疑,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培训方式,线上培训根据点击率更新资源、设置答疑,线下坚持短期培训与技术等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就地培训相结合、滚动式培训与班组式培训相结合、讲授内容与实操技能紧密结合,切实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四大举措共同发力

  服务品质全面提升

  学校通过搭建完善多级的培训平台,开发种类齐全的“三农”资源,打造优质高效的“三农”培训团队和创新综合多样的培训模式,为服务“三农”和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线上线下培训农民6000余人次,在线互动答疑1300多次,培养了科技带头人3名、致富能手3名,创办“三农”小微企业3家。学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2019年11月,学校参加全国职教专项扶贫成果交流会及成果展,交流总结了职业教育决胜脱贫攻坚的经验与做法。2020年9月,学校在“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区域(川渝)协同创新联盟成立仪式暨首届论坛”大会上作服务“三农”经验交流。2020年12月,学校参加全国职教扶贫专项成果展及经验交流活动,获评“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乡村振兴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中职学校使命在肩,大有可为。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将履职尽责,乘势而上,进一步探索完善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建立惠及全体群众、专业覆盖面广、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体系,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文森)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