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人物> 文章详情页

恽代英:救国为民显豪情

  恽代英:救国为民显豪情

  1895—1931

  身着一袭长衫,戴着眼镜,手持书本,目光炯炯有神地直视前方——在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中,您的雕像格外引人注目。

  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早期青年运动著名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

  您出身名门,先世是阳湖学派恽南田后人,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您对文、史、哲学皆通,对中国古典文学也很有造诣,懂英文。您写文章从不打草稿,顺手拿到一张纸头就写,要言不繁,明白通畅,不需要多大修改,写完就是一篇好文章。

  1923年8月,28岁的您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宣传部主任。您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培养和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成千上万的青年正是手捧这份杂志并呼唤着“代英”的名字,走上了革命道路。

  “利社会、利国家、利天下”,您将这三句话作为自己思想的起点,用文章作带领青年追求真理的火炬。您是党内最早提出青年运动必须始终走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这一观点的领导人之一。

  很多读过您文章的人,都以为您是一位“翩翩佳公子”,见了面后才知道您是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身穿蓝布学生服、脚着青年鞋和满头“怒发”的朴素青年;是那样地“辩才无碍”;那样的朴素真挚;您是创造少年中国的古行头陀。

  那时,您的收入足以过得很体面,可您却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您当时应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章伯钧之聘,出任该校教务主任。师生们久闻您大名,前往码头相迎,您却自己挑着行李先到了学校。孰料,您过于“朴素”的装束却让校工把您当作“脚夫”拒之门外。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您参加领导了南京起义和广州起义。后来这些起义在反动派和帝国主义联合进攻下,都先后失败了。但您没有灰心丧气,对周围的同志说:“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革命,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要经得起挫折。只有不怕失败的人才是能取得胜利的人。”“……我们吃尽了苦中苦,而我们的后一代则可以享到福中福。为了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我们是舍得付出一切代价的。”

  1936年,43岁的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回忆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您翻译的《阶级斗争》就是这三本书中之一。

  1931年4月28日,中华民族会永远记住这一天。

  这一天,您因叛徒的出卖最终被害,年仅36岁。临终前您曾留下一首《狱中诗》: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您的一生,是为革命不懈奋斗的一生,是救国为民、不忘初心的一生。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