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头条> 文章详情页

一针一线一世界,非遗传承记心间

  本网讯 为了更好的了解钩编技艺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洛阳师范学院“青春遇见非遗”暑期调研队队成员前往河南省驻马店市皇家驿站美丽工坊余氏钩编,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余氏钩编进行调研,并对余氏钩编第四代传承人——余水云进行采访。

图为余氏钩编工作室。通讯员蒋宜霖 摄

  钩针编织技艺是我国的传统手工技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并世代相传的智慧结晶。余氏钩编出自钩编发展的鼎盛时期——清朝末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余氏钩编发展到现在,钩编产品包含且不限于玩偶、头饰、装饰画、旅游商品等,兼具观赏与实用功能。世代传承下来的钩编手艺透过第四代传承人——余水云灵巧的双手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更多人开始注意到钩编这项历史悠久的技艺。

图为一些钩编的成品。通讯员蒋宜霖 摄

  走进余水云的钩编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又一个的钩编成品,小挂件、小玩偶甚至是蓝牙耳机保护壳,都通过钩编人灵巧的双手变得栩栩如生,更让人不禁好奇,是怎样一双巧手才能钩编出如此作品。不同于流水线生产,余水云工作室的钩编产品都是余水云与工作人员们一针一线制作而成。

图为工作人员进行手工钩编工作。通讯员蒋宜霖 摄

  正是这样的“纯手工”制作,才显得钩编产品更加珍贵、更加有灵魂、有温度,使得钩编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她和她的团队也获得了驻马店市第二届文旅商品大赛金奖、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自主设计、制作的产品也已达到数百种。余水云表示:“钩编既是非遗又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结构可塑性强,可以达到无限款式与任意规格,是任何机械产品都取代不了的一种特色艺术性手工制品。”

图为钩编的花朵成品。通讯员蒋宜霖 摄

  此外,余水云还成立了钩编的培训学校,大力发展钩编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传承中华优秀手工艺。不仅为妇女们进行免费的钩编培训,而且还免费发放教具。在余氏钩编工作室门口张贴的招生广告上,还写着“留守妇女、待业青年、下岗工人、残疾人员优先录用”。她希望能带领更多有需要的人走上编织之路,靠双手致富。对此,她表示,我现在生活好了,希望别人也好起来。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一定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图为学员进行钩编练习。通讯员蒋宜霖 摄

  多年来,余水云专心于钩编技艺,在保留钩编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对钩编技艺进行再创新,与时俱进,紧跟潮流,把“老”物件玩出“新”花样儿。在谈到对未来余氏钩编技艺的期望时她说道:“目前的期望就是希望钩编这个工艺能在驻马店地区普及,成为驻马店的一个特色产业,希望以后大家提到驻马店,能想起来驻马店有一个余氏钩编。”

图为钩编的冰墩墩和雪容融。通讯员蒋宜霖 摄

  “在一针一线中,我们感受到了钩编的魅力与乐趣,我们眼里极为普通的针、线,在钩编艺人手中却玩出了各种各样的花样。有机会的话希望还能再来体验钩针编织,也希望能更好地进行非遗文化的传播。”调研队员蒋宜霖在调研后说道。

  调研队员张嘉明表示:“这次的非遗钩编调研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非常特殊且难忘的经历,以往在电视、网络上才能看到的钩编,今天竟然能亲眼目睹、亲身感受,真的是切身感受到了钩编的魅力以及非遗文化的魅力。”

  一支钩针,一团毛线,传承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的是一个个家庭的致富梦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瑰宝,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更要传承发扬,将其变得家喻户晓。还要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期待有一天我们更多的非遗项目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青春遇见非遗”暑期调研队的队员们也会继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非遗文化的调研工作,通过我们微小的力量,为非遗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一些贡献。(文、图/蒋宜霖)

 
 
 

分类导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华高校网 www.zggxxww.com